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4章 誰弱就幫誰 (第1/2頁)

凌雲軒66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許攸憑著三寸不爛之舌,把陶謙說的不知該如何回應。

劉備也被他問的啞口無言!

最終,陶謙決定,協同袁紹,討伐曹操。

朝廷的探子,當然不可能連這些都探查不到!

探子很快把訊息送到朝廷。

劉辯召集荀彧等人進入北宮。

與以往不同,這一次,諸葛亮和龐統也參與小廷議。

“袁紹派了許攸去徐州。”劉辯問眾人:“他的意圖再明顯不過,無非是為了討伐曹操。你等以為,成事的可能有多大?”

“臣以為,成事的可能不小!”荀彧說道:“徐州雖弱,也有一些兵馬。袁紹大軍,本就比曹操強橫的多。兩面夾擊,曹操多半抵擋不住!”

劉辯並不這麼認為。

戲志才雖然沒了,原本應該在曹操身邊的謀士和猛將,多半也在朝廷。

可曹操要是那麼容易就沒了,他就不配做一代梟雄。

他問其他人:“可有不同的看法?”

“我覺得曹操不可能被擊敗!”龐統提出了他的想法。

“你倒是說說,他為何不可能被擊敗?”荀彧問他:“莫非曹操還有潛藏的兵馬?”

“曹操擅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龐統說道:“黃河氾濫,確實給豫州帶去了不小的麻煩,同時也給他們帶去了機會!沒有外敵侵入,豫州焦頭爛額。一旦有人趁著這個時候發難,豫州上下必將勠力同心!敢問諸位,倘若一地民眾都心懷必死之念,再強的軍力,豈能很快將之擊破?”

眾人紛紛點頭。

賈詡附和:“臣以為此言在理,曹操與袁紹之爭,鹿死誰手還很難斷!”

“還有沒有其他看法?”劉辯又問眾人。

“臣還是以為,曹操多半不敵。”荀彧說道:“朝廷其實不用關心誰勝誰負,只要旁觀就好!”

“旁觀確實不錯!”諸葛亮笑著搖頭:“袁紹若是勝了曹操,下一個就會侵入徐州。然後是青州,最終與朝廷分庭抗禮!曹操擊破袁紹,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知朝廷座山觀虎,最終得到的會是什麼?”

荀彧被他問的不知該如何說。

他臉色不是太好,向諸葛亮問:“依你所見,朝廷應當如何?”

“應當出兵。”諸葛亮說道:“前期不用,等到中後期,看出誰勝誰負,再出兵不遲!”

在坐的眾人,沒有哪個不是運籌帷幄的智慮之士。

諸葛亮此言出口,立刻得到包括荀彧在內,每一個人的贊同。

劉辯問眾人:“都認同諸葛亮的看法?”

“臣等認同!”眾人紛紛應了。

劉辯擺手:“諸葛亮留下,其他人可以散了!”

荀彧等人退去,只有諸葛亮留在劉辯面前。

劉辯問他:“你真以為曹操可以勝得了袁紹?”

“幾乎是必勝。”諸葛亮回道:“袁紹剛愎自用,麾下雖說謀士和武將眾多,但他卻不懂得如何使用。譬如鞠義,如此人才,非要鬧到功高震主不得不除。逼著他來了洛陽,歸效朝廷。倘若鞠義留在冀州,此次大戰,必將給曹操帶去不小的麻煩!”

劉辯點頭:“說的不差,朕只是想知道,曹操憑什麼可以抵禦兩面夾擊?”

“陶謙已被打怕了。”諸葛亮對他說:“倘若臣是曹操,必將先發一軍,阻擊徐州來敵。再親率大軍,於黃河岸邊與袁紹對峙。同時發動百姓,為大軍運送糧草,徵募精壯從軍。”

“何時出兵干涉妥當?”劉辯問他。

“等到戰事明朗。”諸葛亮回道:“無論哪一方將要最終獲勝,朝廷出兵援助敗的一方,都可制衡力量,不讓任何一方過於強大!”

劉辯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某一方實力突然強大起來。

朝廷雖然很強,最近幾年討伐豪雄,幾乎是一路平推。

可天下豪雄太多,他不可能一次都給滅掉!

唯一的辦法,就是採取蠶食,當某個豪雄沒落,征服或者收伏!

當豪雄足夠少的時候,朝廷才能發起最後的進攻,解決群雄割據的亂世!

袁紹向曹操發難,恰好是個削弱他們實力的好時機!

當然,前提是朝廷可以把握的精準!

陶謙答應了袁紹的提議,許攸回到鄴城,把求見陶謙的過程說了。

“陶謙何時出兵?”袁紹問他。

“只要主公大軍一動,他即刻出兵。”許

《三國開局就讓董卓下不來臺起點》 第154章 誰弱就幫誰(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