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頁)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疲�拍蓯掛桓鋈說乃嘉�逍選⒄�貳⒚髦恰�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李淵被任命為山西、河東撫慰大使,奉命討捕群盜。對於一般的盜寇如毋端兒、敬盤陀等,都能手到擒來,毫不費力;但對於北鄰突厥,因突厥自恃有鐵騎,民眾又善於騎射,卻是大傷腦筋。經多次交戰,李淵敗多勝少,突厥兵更是肆無忌憚,李淵視之為不共戴天之敵。
公元616年,李淵被詔封為太原留守,突厥竟用數萬兵馬多次衝擊太原城池,李淵遣部將王康達率千餘人出戰,幾乎全軍覆滅。後來巧使疑兵之計,才勉強嚇跑了突厥兵。更可惡的是,盜寇劉武周,突然進據歸李淵專管的汾陽宮(隋煬帝的離宮之一),掠取宮中婦女,獻給突厥。突厥即封劉武周為定楊可汗。另外,在突厥的支援和庇護下,郭子和、薛舉等紛紛起兵鬧事,李淵防不勝防,隨時都有被隋煬帝藉口失責而殺頭的危險。
人們都以為李淵懷著刻骨仇恨,會與突厥決一死戰。不料李淵竟派遣謀士劉文靜為特使,向突厥屈節稱臣,並願把“美女玉帛”統統送給始畢可汗!
李淵的這種屈節讓步行為,就連他的兒子都深感恥辱。李世民在繼承皇位之後還念念不忘:“突厥強梁,太上皇(即李淵)……稱臣於頡利(指突厥),朕未嘗不痛心疾首!”
李淵卻“眾人皆醉我獨醒”,他有他自己的盤算,屈節讓步雖然樣子上難看一點兒,但他意識到能屈能伸方可成為大丈夫。
原來李淵根據天下大勢,已斷然決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氣候,太原雖是一個軍事重鎮,但不是理想的發家基地,必須西入關中,方能號令天下。西入關中,太原又是李淵大軍萬萬不可丟失的根據地。那麼用什麼辦法才能保住太原,順利西進呢?
當時李淵手下兵將不過三四萬人馬,即使全部屯住太原,應付突厥的隨時出沒,再加上又要追剿有突厥撐腰的四周盜寇,已是捉襟見肘。而現在要進伐關中,顯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惟一的辦法是採取和親政策,讓突厥“坐受寶貨”。所以李淵不惜屈節讓步,俯首稱臣,且親寫手書:“欲大舉義兵,遠迎主上,復與貴國和親,如文帝時故例。大汗肯發兵相應,助我南行,幸勿侵暴百姓。若但欲和親,坐受金帛,亦唯大汗是命。”與突厥約定,共定京師,則土地歸我唐公,美女玉帛則統統獻給可汗。
退一步,海闊天空。惟利是圖的始畢可汗果然與李淵修好。在李淵最為艱難的從太原進入長安這段時間裡,李淵僅留下第三子李元吉率領少數人馬駐紮太原,卻從未遭過突厥的侵犯,依附突厥的劉武周等也收斂了不少。李元吉於是有能力從太原源源不斷地為前線輸送人員和糧草。等到公元619年,劉武周攻克晉陽時,李淵早已在關中建立了唐王朝。此時的唐王,己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擁有了新的幅員遼闊的根據地,劉武周再也不是李淵的對手了。李淵派李世民出馬,不費多大力氣便收復了太原。
再一重要原因,由於李淵甘於屈節讓步,還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資助。始畢可汗一路上送給李淵不少馬匹及士兵,李淵又乘機購來許多馬匹,這不僅為李淵擁有一支戰鬥力極強的騎兵奠定了基礎,而且因為漢人素懼突厥兵英勇善戰,李淵軍中有突厥騎兵,自然平空增加了聲勢。
李淵屈節讓步的行為,雖為不少人所不齒,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軍既平安地保住後方根據地,又順利地西行打進了關中。如果再把眼光放遠一點兒看,突厥在後來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稱臣,突厥可汗還在李淵的使喚下順從地翩翩起舞呢!
由此看來,暫時的屈節讓步,往往是贏取對手的支援,最後不斷走向強盛的一條有用的妙計。
“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論至德者不合於俗。”這是秦國嬴政讀《商君書》一開始就看到的兩句話。這兩句話對他影響特深,使得這個本來就心理陰暗、性格孤僻的嬴政,在接受秦國傳統文化薰陶後,變得更加冷漠、殘酷,對一切人都不信任,對眾人都仇視,惟一追求的就是個人的功利。為了個人目的,他可以忍耐旁人無法忍受的壓力,在長達數年之久的秦王之位上,甘心坐冷板凳,眼睜睜地看著呂不韋在身邊頤指氣使地發號施令。他甚至視而不見地任憑呂不韋之流出入自己母親的後宮,眼看著他們在母后的床第間恣意歡樂。但是,這種壓抑的性格,潛藏著令人們想都沒想到的仇恨,一旦得志他會像豺狼一樣吃掉任何一個人。說他“居微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簡直恰當極了。
不過,在秦王政八年之前,
《厚黑學講的是什麼道理》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