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一枝春雪凍梅花……五代前蜀·韋莊(1)
萬物凋零的寒冬,惟有梅花迎風斗雪而開。人們踏雪尋梅,不由得心生感概……
北宋著名隱士林逋,生於盛世,卻淡薄名利,終生不曾做官。他在西湖孤山隱居,不娶無子,而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見插圖7)。真宗皇帝聞其名,詔示官吏每過年節都要去慰勞問候。林逋去世之後,皇帝賜諡號為“和靖”,故又稱林和靖。林和靖善作詩,詩作中詠梅最得神采,如:
雪竹低寒翠,風梅落晚香。(《山村冬暮》)
梅花開盡臘亦盡,晴暖便如寒食天。(《湖上初春偶作》)
笛聲風暖野梅香,湖上憑欄日漸長。(《酬晝師西湖春望》)
吟懷悵恨負芳時,為見梅花轍入詩。(《梅花》)
不過,被譽為詠梅的千古絕唱的,還是: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
在中國至今仍是人盡皆知。他本人的事蹟,也因此受到古代士人的追慕。
其實,愛梅之人不獨林逋,古往今來,屢見不鮮。南宋陳景沂《全芳備祖》、明王象晉《群芳譜》、清康熙欽定《廣群芳譜》,均推梅花為群花之首;民國時期的南京政府,曾定梅花為國花;在1987年上海舉辦的全國性傳統名花的評選中,梅花亦名列榜首,獨佔鰲頭。國人對於梅花的推崇,可見一斑。那麼,梅花為何贏得中國人的一致喜愛呢?
梅花原產我國。四川、雲南、湖北山區都有野生梅林分佈;而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廣西、西藏等省區也有零星發現。在上古時代,野梅的分佈甚廣,並不像今天主要侷限於江南、華南地區。古人很早就對其性狀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山海經·中山經》說:“靈山……其木多桃李梅杏。”桃、李、梅、杏,按現代植物分類學看,都屬於薔薇科落葉喬木,《山海經》把它們並舉,說明看到了它們之間具有非一般的親緣關係,同時又不為它們近似的相貌(尤其是梅與杏)所迷惑。古人最早對梅的注意並不是它所開的花,而是它結有酸果,只要把這酸溜溜的梅子晾乾,就能製為“藔”,用作代醋的調味品。《尚書·說命》有云:“若作和羹,爾唯鹽梅。”這裡的梅就是幹橑。《說文解字》曾解釋說:“藔,乾梅之屬,從艸,藔聲。《周禮》曰:‘饋食之籩,其實幹藔。’”1975年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梅的食用史到今天至少已有三千多年了。
春秋時期野梅已引種馴化成家梅。隨著園藝上的精心培育,梅花的品種多起來了。到了漢代,單是皇家著名的上林苑就有朱梅、紫花梅、紫蒂梅、同心梅、燕支梅、麗枝梅、侯梅等名目。這些梅花異種屬於珍貴的觀賞木範疇(即屬於花梅而非果梅),食用價值方面的考慮是退居其次的。千百年來,梅花品類日繁,如宋代范成大《梅譜》載有江梅、早梅、直腳梅、官城梅、消梅、古梅、重葉梅、綠萼梅、百葉緗梅、紅梅、鴛鴦梅、杏梅等,明王象晉《群芳譜》載有玉蝶梅、冠城梅、時梅、冬梅、千葉紅梅、鶴頂梅、雙頭紅梅、冰梅、墨梅等,清陳淏子《花鏡》載有照水梅、品字梅、九英梅、臺閣梅等。許多梅花品種的記載散見於各種方誌、筆記中,一時是難以尋檢統計的。今天,中國梅花存有二百多個品種,也可見發展上的一個大概。
近人周瘦鵑先生在《我為什麼愛梅花》一篇文章中,曾為諸梅品第,認為“自該推綠梅為第一”。綠梅即範氏《梅譜》所提到的綠萼梅,它青枝綠萼,花瓣亦白中泛出綠光,雅麗得很。周先生之評是否被人接受,姑且不論,但綠萼梅為許多花迷所偏愛,倒是真的。古人曾將它比作九嶷山得道的仙女萼綠華;宋徽宗時,東京御花園中的艮嶽,還專門設有綠萼華堂,堂前遍植綠萼梅。今天,我們知道綠萼梅屬於直枝梅一類,這一類梅的花型和花色最是變化多端,其中宮粉、硃砂、玉碟等俱多佳品。
不過,從常見色來說,梅花是以紅、白二色名世的,而且比較言之,人們似乎更賞識白梅(其實,綠萼梅古人亦有歸之為白梅一類的,如《群芳譜》曰:“梅先眾木花……種類不一,白者有綠萼梅”),這是因為白梅給人以更多美好的聯想吧。它寒肌凍骨,如雪如霜,冰清玉潔,幽淡雅麗,冷香素豔,高情逸韻。人們這樣讚道:“凍白雪為伴,寒香風是媒”(唐·韓偓),“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縞裙素帨玉川家,肝膽清新冷不邪”(宋,蘇軾),“半點不煩春刻畫,一分猶仗雪精神”(元·呂誠),“瓊姿只合在瑤臺,誰
《花與生活的唯美句子》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