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方行子說,可惜她的武藝並不到家,那是因為父親傷害了她師傅,把人家氣跑了。�
原來方孝孺怕市井的閒言碎語,一個書香門第的女子整天舞槍弄棒成何體統!他倒不是對女兒那個師傅有什麼偏見。他問方行子,是否知道她的師傅孟泉林現在何處。�
方行子只聽別人說過,有人看見孟師傅穿著芒鞋託缽雲遊,可能是皈依了佛門。�
方孝孺笑著說,千萬別這麼褻瀆佛門,在他看來,孟泉林是個手上沾過血的人,他若能皈依佛門,那可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方行子挽著父親的胳膊向店房裡走,她替孟泉林辯解,他殺人,並不殺好人啊。當年燕王在皇上面前進涼國公大將藍玉的讒言,致使藍黨一案兩萬多人被殺,她師傅是藍玉手下的將領,受牽連,一家人也無端被害,只孟泉林一人僥倖逃脫。作為藍玉手下的將領,他還不該為藍玉報仇嗎?�
方孝孺卻認為想殺燕王,談何容易!到頭來孟師傅還不是被朝廷懸賞追殺,四海流亡?�
父女二人談論的孟泉林,並沒忘記報仇,他正向臨淮關靠攏。�
黑沉沉的夜,踏著荒草蔓迷的草徑,一個黑衣人急匆匆地走著,透過迷濛的星光,可以看清,這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漢子,高顴骨,臉上線條稜角分明,身上揹著寶刀、硬弓,健步如飛。他正是方行子的師傅、失蹤了很久的孟泉林。�
。 想看書來
《永樂大帝》第一章(5)
他的目的很明確,來刺殺仇人朱棣,他雖藏身在寺院裡,耳朵卻不背,一聽說皇上駕崩,他料定朱棣必晝夜兼程趕往京師奔喪,在路上下手,總比潛入戒備森嚴的北平燕王府去行刺要容易得手。�
朱棣當然不可能意識到危險正悄悄向他襲來。這天傍晚,他在外頭樹林裡乘了一會涼,與道衍計議一陣,分手後回到下榻的大帳篷裡。�
小太監鄭和為朱棣掀開帳篷門簾,朱棣進來,端莊嫻靜的徐王妃端了一杯杏仁露過來:“喝杯杏仁露吧,說了這半天話,口渴得不行了吧?”�
朱棣接過來,一飲而盡,他說:“又是你親手磨的杏仁吧?天下人無不羨慕父皇因為有母后那樣的賢內助,才得了天下。也有人說,我得了徐王妃,不亞於父皇得馬皇后,說你有旺夫之相,不知果能應驗否?”�
徐王妃輕輕一笑說,這比喻可就大謬不然了。一後一妃,天壤之別,豈能同日而語?�
朱棣卻認為,天下的事,都很難說的,也許,他的大運就旺在如夫人身上呢。�
徐王妃勸他,還是別想入非非的好,她只希望每天都能睡一個安穩覺,不做噩夢。她這樣說,是有所指的,她猜得到朱棣肚子藏著什麼下水,只是朱棣不明言,她也不便點破。�
朱棣試探地說,他本來想循規蹈矩的,不想越雷池半步。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你怎麼辦?如果有一天,自己被人逼上梁山,又怎麼辦?他問徐王妃,她難道會袖手旁觀,不幫自己一把嗎?�
這已經說得很露骨了,徐王妃不覺聳然心驚。她沉默片時說,但願沒有這一天,她確實不希望看到丈夫到了鋌而走險的一步。女人的雄心和冒險精神,也許天生比男人稍遜一籌。�
朱棣說自己又何嘗希望。他只想問問他的王妃,一旦到了那一步,她怎麼辦?總不會離棄他吧?�
徐王妃深情而又無奈地望著他,長長地嘆息一聲,她只能這樣表白:她沒有別的選擇,冥冥中的神祇早把她和燕王殿下捆綁在一起了。他們的紐帶還有孩子和共同的榮辱。�
朱棣感動地把徐王妃攬在了懷裡。�
徐王妃問她這幾天你總和道衍和尚一起嘀嘀咕咕,在說什麼?她當然不會相信是在參禪。�
朱棣說這是人世間永遠也參不透的禪。他說他有預感,未來天下,成敗已定,也是有先兆的。朱棣說起了一件舊事,問徐王妃還記不記得父皇在時,燕王和當今皇上允炆對下聯的事?�
徐王妃當然記得。那是燕王大出風頭的一次。原來父皇朱元璋出了個上聯,是“風吹馬尾千條線”,那是雨天的一次出獵,故有此句。朱元璋令皇太孫朱允炆先對,朱允炆對了一句“雨打羊毛一片氈”。�
應當說,對仗工整倒也工整,但總有點萎靡不振和風雨飄搖的感覺,遠不如後來燕王對的有氣勢。�
朱棣笑道:“這也許是天意,不知我怎麼就來了靈感,對上了‘日照龍鱗萬點金’。”�
徐王妃當時就從朱元璋臉上看到了
《永樂大帝36集免費觀看》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