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墓と肆�垢嫌∽鈽輪甘荊��彌甘疽丫�黃諮鍁�鰨�傘案錈�帳豕ぷ髡摺背�櫬蠼中∠錚�

“從舊學校培養的學生,多數或大多數是能夠同工農兵結合的,有些人並有所發明、創造,不過要在正確路線領導之下,由工農兵給他們以再教育,徹底改變舊思想。這樣的知識分子。工農兵是歡迎的。”' 《人民日報》1968年9月13日第一版。'

聲勢浩大的動員

下鄉動員工作的規模無可比擬,尤其是形式和調子都與文化革命前不同。首先是由於當時的特殊政治氣氛,也是因為工宣隊及軍宣隊隊員主持這項工作。他們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要求學生將個人的命運託付給偉大導師' 所以,在上海就有一個名為“毛主席揮手,我前進”的學習班,《文匯報》1968年5月26日,刊於SCMP; 4207; 頁5…6。'。那些負責人也利用對毛的個人崇拜來抵消父母的影響。那個時候,天天都在唱:“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孃親,不如毛主席親。”根據毛1967年10月1日發出的指示,必須“鬥私批修”' 同上。'。一切個人的抱負或願望都是自私的、可鄙的、政治上是危險的。樹立的模範人物(白求恩、雷鋒 )都是絕對的無私者,為他人犧牲自己的生命' 諾爾曼 白求恩:加拿大醫生,共產主義戰士,給當年的中國紅軍士兵治病,1939年在中國去世。雷鋒:解放軍士兵,死於一次意外,1960年代初被樹立為大公無私無限忠於毛的楷模。'。當時還鼓勵寫血書,有個人寫的,也有集體寫的,那些學生刺破手指,擠出鮮血來書寫,向偉大領袖保證一定聽他的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後來還給那些持抵制態度的父母辦“學習班”。另外,還求助於文化革命中流行的“大批判”:大字報、批判會,報刊發表批判文章,等。為了打擊“反面人物”,無所不為,粗言穢語,有時發展到身體暴力行為。用這樣的辦法,就可以維持一種令人恐懼的氣氛。這時,宣傳隊開始捨棄個人報名的方法,而實行集體報名,以班排連為單位(學校已經按軍隊的編制重組過)。對付那些繼續死頂的青年,則另有一套殺手鐧:堅決明確地拒絕在城裡給他們分配工作。工宣隊和軍宣隊隊員一般都敵視“知識分子”,所以對他們就有意收緊政策。結果,一些傷殘的、有病在身的、未滿16歲(規定的最低年齡)的,都不得不下了鄉。出身不好的青年毫無招架能力,所以通常是出身好的最能頂。同樣,相悖的是,獲得分配在城裡工作的,很多是被軍代表看好的“保皇派”紅衛兵組織的頭頭,可他們在動員其他人下鄉時的表現卻積極得很' A。 Chan; S。 Rosen; J。 Unger,前引,頁444…445;J。 J。 Michel/Huang He; Avoir 20 ans en Chine à la campagne; 頁34。'。有些人可能會被分配在城裡,那就會引致紅衛兵小頭頭們的一番激烈爭鬥,要進入有權決定安置知青的工作小組。為了能被工宣隊和軍宣隊屬下的機構接納,暴力、賄賂,無所不用其極' 《文匯報》1968年5月25日,刊於SCMP; 4207,頁11。'。表面上裝出自願奔赴“最艱苦的地方”(必須這麼說才能表忠心),其實是小心行事,千萬別讓自己的名字登上那下鄉名單。這些積極分子滿嘴高調給別人指路,自己卻不去走,他們的這種行為令當局很擔憂' 這些“逃兵”是被《紅衛兵報》(1968年7月17及31日)揭發出來的。見劉小萌,前引,頁152…153。'。

進入秋天后,上山下鄉的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總是走在最前面的東北三省,從9月開始就成批地遣送學生。瀋陽有17。6萬名老三屆畢業生,在短短10天內14。4萬人被送下了鄉' 《遼寧勞動大事記(1840…1989)》,頁246…247。'。不過,在學校裡還留下不少老三屆。所以,毛在12月21日晚發出那條有名的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 見本書,頁38。這條指示又稱“一二·二二”指示,12月22日是刊登上報紙的日子,其實21日晚上已經透過廣播電臺向外宣讀了該指示,即刻掀起總動員。',全民又再一次上街興高采烈地慶祝。這條指示更強硬更明確,從此之後宣傳工具不斷地重複又重複。下鄉浪潮演變成了真正的狂瀾,不僅是知青,連其他階層的人也都受到了衝擊。黑龍江省又一次扮演了先驅者的角色,在1968年5月7日成立了第一所“五七幹校”。10月4日

《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pdf》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