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什麼馬?大馬,

什麼大?山大,

什麼山?高山,

什麼高?塔高,

什麼塔?寶塔,

什麼寶?國寶,

什麼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覺得這首兒歌的問答形式非常有趣,只要把最後一句改成:什麼國?中國,什麼中?心中,或:家中、手中。。。。就可以變成一種無限擴大詞彙量的訓練方法。於是,我就先教婷兒划拳,再教她對詞遊戲的規則:先划拳,輸家問,贏家答,答不上來時,就失去答詞的資格,變成提問的人。為了讓婷兒在遊戲中多學到一些新詞,我會在她答不出來時“借”給她一個詞,每當我答出或借出一個新詞的時候,我就會趁機給她講解一番,然後再接著玩。

婷兒非常喜歡這個對詞遊戲,事實上,直到她上小學之後,她還經常利用我們一起走路的時候讓我跟她玩“對詞”。這個遊戲對婷兒迅速鞏固和擴充套件詞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歲測智力,已是萬里挑一

此行還有一個意外收穫�一我在衛忠和丹莉的新房裡發現了一本《家庭日用百科全書》,書上有一份“3-7歲組兒童智力測量表”。這份測量表是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和美國心理學家西蒙共同編制的,我懷著極大的好奇心用它給婷兒測了一次智商,想要檢驗一下近3年的努力究竟成效如何?

這種智力測量,是透過兒童的智力年齡與實際年齡的比例,來判斷他的智力水平,它的公式是“心理年齡÷實際年齡=智商”。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兒童透過了一般3歲兒童均能透過的測驗,那麼他的智齡(即心理年齡)就是3歲;透過了4歲兒童一般均能透過的測驗,那麼他的智齡就是4歲,依此類推。在超出實際年齡的測驗中,每透過一道測驗題,加兩個月的智齡,反過來也是一樣。如果智齡是8歲,實際年齡只有6歲,智商就是8÷6X100=133,如果智齡是8歲,實際年齡已有12歲,智商就是8÷12X100=67。

我第一次給婷兒測智商的時間是1984年2月中旬,婷兒差1個月滿3歲,測出的智齡為5歲4個月,智商為183。凡是語言能力方面的測試題,3-7歲全部透過;常識方面(如“玻璃和木頭有什麼不同?”)3-7歲的題絕大部分透過;7歲的7道測驗題只有一道“倒數三位數”的題做不出來,還有一些4-6歲組需要小肌肉的題(如畫圖形、繫繩結等)不能透過。

這個結果已經夠讓人振奮了…………據心理學家的調查統計,在3歲時,一個心理年齡“早兩年”的兒童是絕頂聰明的,5萬人中才有1個!

(需要說明的是,到13歲後“早兩年”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人類在6-12等之間;智力增長與年齡呈直線關係,12歲以後,就很難根據年齡的增長來推測人的智力水平了。因此,12歲至成人的智商,是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計算,即以同齡人測驗得分的平均分作為100,以個人得分所處的分數段來判定他的智力在同齡人中所處的位置。)

為了用中國的標準檢驗一下婷兒的智力發育情況,我特地請媽媽從工廠幼兒園借來了國家教委頒發的《幼兒園教育大綱》。對照的結果是,婷兒已經掌握了從小班到大班的全部教學內容,也就是說,從掌握知識的角度來看,她已經可以直接上小學了。

但是,這在當時的中國是絕對做不到…………由於教育資源有限,國家規定7歲才能上小學,我既沒錢為女兒請個家庭教師教她小學的功課,也不能放棄工作自己在家教她。這就是我無法和歐美及日本的早期教育先行者們相比的地方。

不過,我對此早有思想準備…………這就是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所面臨的現實呀!我想,如果我能夠在這種條件下摸索出一手培養早慧兒童的路,不是更有意義嗎?當時,我的計劃是在成都為婷兒找一個好一點的幼兒園,下班之後再單獨教她一切該學的東西,重點是中文閱讀和學習英語。

提起中文閱讀,可以說是我在婷兒0-3歲的教育中的一個遺憾。當時,我只想到在模式記憶階段認了字也不會搬家,無法用於閱讀,卻沒有想到可以利用模式記憶直接學習中文詞語,就像從單詞入手學習英文一樣。儘管婷兒在兩歲4個月就自發地認識了幾十本兒童讀物的書名,這種學習能力我和姥姥卻沒能及時開發利用。

7年後,中國有一家專門從事嬰幼兒早期教育的機構出版了一本內部讀物《高素質孩子的培養方法》,那上面有怎樣訓練不到1歲的嬰兒識字的方法,

《哈佛女孩劉亦婷最新訊息》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