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季節的童話 序一(1)

牛撇捺

人的一生是尋夢的一生。夢有千種萬種。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然此論曾遭到過嚴厲的批判,但它是中國幾千年社會人們的價值尺度、追求目標與心理寫照,這是毋庸置疑的。

中國有千年的科舉制度史。對於這一制度,褒貶不一。褒之者以為,以考試的方法取仕,為天下的讀書人提供了平等的進入仕途的競爭機會,是一種先進的制度,它不但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且為西方公務員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貶之者以為,科舉制度將千千萬萬學子引向了獨木橋,是封建統治階級對知識分子階層的奴化、控制與戧害,是腐朽落後的。不論如何看待中國的教育史與科舉制,人們似乎尚未找到比學校教育(包括私塾教育)更好的教育方式,也未找到比考試更好的選拔優秀人才的方式。所以,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重新運用的高考制度,雖然被輕蔑著、鄙薄著、批評著、詬病著、非議著,卻難以被取代甚或取締。

我們這一代是從高考制度的框架下走過來的人,我們的後代也從這一制度框架下走過。所不同的是,我們那時參加高考很輕鬆,因為處於計劃經濟時代,因為已有工作,所以考不考得上不是太有所謂,參加高考更多的表現的是上進心與從眾性,與飯碗不太有關。而我們的下一代以至今後的學子們,命運已將學習成績、高考、就業、今後的命運等牢牢地拴到了一起,高考不僅有榮譽性,而且決定學子的命運以至生存方式。高考變得越來越沉重,因為中國已全面進入市場經濟時代。

楊昊是中國社會轉型期的一名學子。他是從中國西北的邊塞小省區寧夏考入中國最著名的大學清華大學的學生。清華大學每年面向全國各地招取學生三千名左右,由於地域的不公平性,每年只在寧夏招十餘名。在每年五六萬的考生中擠進這十餘名,其艱難不言而喻,其成功也不言而喻。

楊昊要出書了,書名是《季節的童話》,擷取了他從初中到大學的近一百六十篇十幾萬字,當作日記寫下來的小文章,其中有觀察日記、散文、詩歌、童話、格言、心得、小理論文章等,題材豐富,體裁多樣。充分顯示了“尖子生”與“清華生”的實力。

楊昊做的是“清華夢”。現在的孩子們似乎一生都在“夢”裡,夢總是做也做不完,醒也醒不了。夢想上一個好的小學、中學、大學,夢想有好的學習成績,夢想在各種競賽中獲獎,夢想考研、出國,夢想有一個好的職業,夢想飛黃騰達,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夢想的過程,就是艱難艱苦艱辛的奮鬥過程,在應試教育的主導下,在高考指揮棒的調動下,孩子們從上學前班就開始了苦難的旅行。楊昊的書中,描述了中國特殊歷史時期學生的特殊境遇與心路歷程。楊昊的日記總體上是陽光的,清純的,向上的;他在吟誦奮鬥中的歡愉,同時自覺不自覺地也透露出了他的鬱悶、沉重、壓抑、掙扎、抗爭、痛苦以及無助。壓力來自社會、家庭、自身;壓抑緣於過高的期望、激烈的競爭、難以確定的前途。看到一箇中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中,強迫自己“認真對待統練,如同對待高考”,強迫自己做作業、打草稿時“想想居里夫人”,我感到沉重得透不過氣來。

楊昊的書,記錄了一個學生以至一代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棄所欲,記錄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奮鬥心得,學習經驗。

楊昊的書,可以作為後人研究中國這一段歷史特別是教育史的絕好參考資料。這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第一手資料。

楊昊的文章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感染力與說服力。十幾萬字的書稿,我是一口氣讀完的。楊昊的觀察十分精準,他的描寫極為形象,比如《落日》,能把落日寫得如此之美,體現了一個少年非凡的文學素養與技巧。從文字的口氣上看,他寫這篇文章時年齡還很小,但觀察的細膩和文字的準確、形象、優美、生動,的確令人驚喜。楊昊是激情澎湃的,他的詩歌富有意境,豪氣四溢。楊昊是積極向上的,雖然也有猶豫,也有彷徨,也有煩怨,但總體上,樂觀純真,志向遠大,目標專一,積極進取,頑強拼搏,使夢成真,變為現實。楊昊是溫情的,極具感恩意識,書中他多次提到他的父親,記述父親對自己的關愛、幫助、激勵、提醒,比如制定學習計劃,陪同鍛鍊遊玩,創造英語對話環境等等。書中也多處提到了他的師長、學友,感謝他們對自己的支援。楊昊是深刻的,小小年紀,居然能寫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文明不文明、繁榮不繁榮,都要看這裡的法律健全不健全”這樣的文字,

《季節的迴轉陶笛》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