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一番秘密準備,開化派決定1884年12月4日慶祝郵政局新廈落成舉行宴會時,發動政變。當天,郵局總辦洪英植邀請政府顯貴官員、外國使節以及中國駐朝鮮商務委員陳樹棠赴宴。日本公使竹添託病未到,在使館等待起事的訊號。當宴會進行時,按照預謀,開化派在郵局附近縱火,並趁機刺傷保守派官吏閔泳翊,與會眾人聞兵作亂,逼迫國王招竹添率兵進宮保衛。竹添得訊,立即率日兵一百餘人入宮佈防。當晚,金、樸等又矯詔召保守派大臣閔臺鎬、尹泰駿、趙寧夏等六人入宮,將他們都處死。

12月6日,開化派組成新政府,公佈“新政綱”:“廢止朝貢虛禮”:“廢除門閥,確立人民平等之權,以人擇官,勿以官擇人”:“改革全國地租法,杜吏奸而紓民困,兼裕國用”:“革罷內侍府”,等等。②開化派的“新政綱”,企圖限制國王和宮廷的權力,其鋒芒主要指向以閔妃為首的保守派勢力,自然遭到保守派的激烈抵抗。

袁世凱一向支援保守派,排斥開化派。政變的訊息使他頗為激動,他感慨萬分地說:諸大臣“一時俱殺,羽翼孤矣!”③並極力主張用武力支援保守派復辟。他一面會同吳兆有上報李鴻章,要求“派兵輪東來”;④一面隨機應變,發號施令,準備舉兵。當時,保守派金允植、南廷哲(戶曹參判)、沈舜澤(右議政)等又懇切要求清軍援助。袁乃自行決定派兵入宮,“保護國王”。他先照會竹添,說明入宮理由。竹添置之不理。袁等即率清軍一千餘人闖入王宮。日軍開槍射擊,雙方戰事遂起。曾侈談“援助改革”的竹添,知寡不敵眾,便違背諾言,對開化派頭目說,他“必須從宮廷撤退本國的軍隊”,⑤隨即率領日兵,自焚使館,狼狽逃回日本。洪英植、樸泳孝挾持國王逃往關帝廟避難,被清軍捕獲。袁護送國王回宮,保守派重新掌權,恢復舊秩序。許多與這次政變有關的人或被殺,或被投入監獄,只有金玉均等少數人亡命日本而倖免。

袁世凱親率清軍一營駐守王宮,以“監國大臣”自視。12月15日,他直接給李鴻章寫了一篇長達數千言的報告,洋洋得意地大談鎮壓政變的細節,吹噓自己的“功勞”,並獻計說:“莫如趁此民心尚知感服中朝,即派大員,設立監國,統率重兵,內治外交,均代為理,則此機不可失也。”⑥這是妄圖吞滅朝鮮的一派囈語,赤裸裸地暴露了袁世凱的野心。

李鴻章接到袁世凱的報告,又驚又喜。喜的是袁能隨機應變,在軍事上外交上作周密部署,迅速摧毀了開化派,恢復守舊派政權,鞏固了清政府的“宗主國”地位;但又擔心得罪日本,問題嚴重,不易處理。當時,竹添回國以後,誣指袁世凱無故攻擊日軍,傷害日商,燒燬日使館,大肆鼓動懲袁反華。日本擴張主義者藉機示威遊行,高呼“膺懲清國”。日本政府中“主戰”“主和”兩派爭論激烈。⑦清政府中也有人指責袁“擅啟邊釁”,對他不表信任。⑧李鴻章為了應付日本,一面電告袁“勿遽與倭人開釁”;⑨一面奏派吳大澄、續昌前往朝鮮查辦。1885年1月1日吳等抵達漢城,命令袁率隊回營,不得妄動,聽候查辦。

袁世凱鎮壓開化派,本想邀功請賞,沒想到得罪日本,反招致各方面的指責,成為“眾矢之的”,不僅升官成了泡影,連現在的位子都有傾覆的危險。在不如意的環境中,他最感氣惱的是吃吳兆有一“大虧”。⑩吳長慶離開朝鮮以前,他已蔑視這個提拔他的恩人,而透過其堂叔袁保齡,逕自攀援李鴻章,“扶北洋之虛聲以籠罩一切”。吳長慶離開朝鮮後,他更加“妄自尊大”,“陵蔑一切”,“一切更革,露才揚己”,頗令吳長慶難堪。'1'以致張謇寫信痛斥了他一頓。至於吳兆有、張光前輩自然更不在其眼中。他極力排擠吳、張二人,企圖把慶軍全部壓到自己手中。此次舉兵,幾乎由他一人主動,吳兆有等雖也聯銜參與其事,不過掛名而已。現在惹來“查辦”的麻煩,自然將所有責任都加在他身上,並乘機揭發他豢養官妓、販賣煙土、貪汙挪用軍餉等等劣跡。李鴻章乃命令吳兆有,責令袁“照數認賠”。'2'

在“內外夾攻”的處境中,袁世凱施展以屈求伸的策略,託故母病,請假獲准,於1月31日離開朝鮮回國。此後便到陳州“隱居”。'3'袁保齡對他擺脫困境,極為讚賞,說“凱侄脫身回裡,覺此子狡獪,亦復勝其痴叔矣!”'4'

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來天津,和李鴻章談判“中日衝突”問題。伊藤提出中日從朝鮮撤兵和懲辦袁世凱等無理要求。經過多次會議,雙方達成協議,規定中日軍隊四個月內同時自朝鮮撤退

《袁世凱傳做了幾年皇帝》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