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了從精神上進一步控制軍隊,袁世凱於1914年11月11日以海陸軍大元帥的名義發出第一號軍令,頒佈軍人訓條十條,其中第一條即為“軍人宜效命國家,忠事元首,堅心定志,切戒妄聽邪言”。並由統率辦事處派出大批“宣講員”,至各師傳達宣講。原來在1912年12月26日袁曾頒發過一個“告誡軍人訓條”十條,並無“忠事元首”字句,而今卻公開命令官兵忠於他個人,這是他進一步加強獨裁統治的表現。⑦1914年11月20日,他又下令以“關(公)嶽(飛)為武聖”,由全國軍人供奉。並指令統率辦事處擬定祭祀禮制。但是,北京從來沒有關岳合祀之廟,臨時新建又來不及,便將地安門外西皇城根之白馬關帝廟大加修飾,模範團及所有駐京軍隊均列隊前往行禮,宣誓效忠袁世凱。
袁世凱不僅使中央軍政機構適應其獨裁統治的需要,對地方制度也大加變革。1914年5月間,他對地方官制草案“親手筆削,已易數稿”,5月23日正式公佈。改民政長為巡按使,改各道觀察使為道尹,裁撤各省內務、實業、教育各司,於巡按使署政務廳之下設定總務、實業、教育各科。規定巡按使為一省民政最高長官,一律由中央任命,不許保薦。馮國璋曾因保薦巡按使,受到政事堂申斥。巡按使定期向中央報告政情,其性質僅為中央派出之視察官。又取消國稅、地方稅劃分法,規定田賦、鹽稅、關稅、厘金、菸酒茶及一切雜稅均稱國稅,地方財政機關為中央財政部徵稅之派出所。各省一律編造預決算送中央核准。
6月30日,袁世凱又下令各省都督改稱將軍,督理本省軍務,其性質僅為統率辦事處派出代管當地駐軍的指揮官。這些有地盤的將軍都分別冠以“武”字或“鎮安”字樣,如鹹武將軍陸建章,督理陝西軍務;鎮安左將軍孟恩遠,督理吉林軍務。凡上將軍都是“有特殊功勳者”,如宣武上將軍馮國璋,督理江蘇軍務。袁又在北京建立將軍府,設將軍諸名號,大都冠以“威”字。將軍府名為“軍事之最高顧問機關”,實際是用以安置無地盤無軍隊的閒散將領。以段祺瑞為建威上將軍兼管將軍府事務。袁的本意是企圖隨時把一些自己信不過的“武”字將軍變為無用武之地而徒有“威”名的將軍,以加強他對地方軍隊的控制。
然而,袁世凱對地方制度的更改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除更換名稱外,實際上都未能獲得貫徹。因為,他的獨裁統治完全建立在各省將軍對他個人的依附之上;為要保持將軍對他的忠心,達到一呼百諾,就不能不允許將軍享有極大的特權。各地將軍深知自己的禍福榮辱完全由袁的喜怒決定,只要不失寵,無論怎樣貪贓枉法,草菅人命,都不會被貶黜,至多調任他職而已。所以,他們在袁世凱面前無不卑躬屈膝,唯唯諾諾;而在地方上則莫不模仿袁氏自為土皇帝,專橫跋扈,作威作福。巡按使照規定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實際上大都受將軍左右,將軍“視民政長官如前清督撫之於布政司”。⑧正如袁世凱的秘書張一所說:自行總統制後,袁氏大講“混括統一”,然而“省權轉重”,及至“帝制萌芽”,“各省將軍紛紛添募軍隊”,“藩鎮之勢已成”。⑨袁世凱死後,軍閥連年混戰,正是他追求專制獨裁統一所必然產生的惡果。
1914年袁世凱對國家機器的變革是經過周密考慮的,其全部精神可以歸結為一點:即一切權力集中於他個人,所有機關都變成他獨裁的工具。當時上海有家報紙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今所謂共和,徒存虛名,易其名則帝制成矣!”。'1'
註釋:
①《愛國白話報》,1914年5月5日。
②鳳岡及門弟子編:《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上冊,頁187。
③同②
④同①,1914年5月27日。
⑤同①,1914年6月9日。
⑥同①,1914年5月27日。
⑦《政府公報分類彙編》,第10冊,陸海軍,頁15。
⑧張一:《心太平室集》,補遺,頁6。
⑨同⑧,頁4。
'1'《申報》,1914年4月12日。
特務警察恐怖統治
袁世凱建立的專制獨裁統治,和廣大人民起碼的經濟政治利益形成了尖銳的對立,如果不靠北洋軍的軍事壓力和特務警察的恐怖手段,他的政權就一天也不能維持。他的一切政策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防備人民、欺騙人民、愚弄人民,和一旦人民奮起反抗時可立時撲滅起義。也正是了為適應這種封建專制政治的需要
《袁世凱傳國玉璽》 第3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