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0部分 (第1/4頁)

雨來不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進去轉了轉,凹字形的一個深洞,還挺乾燥“就在這將就吧!”秀貞拿出防潮墊,喬其和秀玉手腳利索地收拾起鋪蓋,那邊大海和秀華去拾柴生火,大家分工明確很快就圍坐一圈。

火堆映著臉龐,熱食暖著腸胃“籲!我怎麼覺得那麼幸福呢!”

秀華一句話說出在場人的心聲“老百姓可不就是吃飽穿暖就沒別的要求”梁慧蘭拾起一根柴往火堆裡添去“等我們全家團圓,哪怕吃糠咽菜也認了。”

“媽,很快就能到的,這不還有喬姐幫我們麼!”

“梁阿姨,等到了津省我家,我就讓嫂子幫你們畫個圖,你們一家都是好人,一定會心想事成的。”

“閨女,承你吉言,等見到你父母,我可得好好謝謝他們。”

這一晚希望就像火堆的溫暖一樣沁潤著所有人的心田,終於踩在北方的土地上,踏實。

第50章 喬家

楊柳青船閘下處其實離喬其家還是挺遠的;如果船能夠順著南雲河段;從紅橋區、河北區一路匯入海河到塘沽;那麼半天就到達目的地也不是沒可能。

可如果這兩個詞是最不靠譜的;老姚最遠也就到過這兒,接下來的路程就算走他也不認識,另外津沽到底是拱衛京都的大城市,萬一有什麼意外誰都沒法保證安然脫身,眾人在這二十來天裡已經明白抱有僥倖心理的壞處。

“路上小心啊!”姚水根在船頭衝他們擺擺手,這一趟如果不是老任家的意外,可以說活計是難得的順利,僱主和善好相處,糧食分量也給的足。

“姚叔再見了”幾個小的到沒什麼;畢竟一早就有心裡準備;情緒起伏比較大的就是喬其了,她插隊到虞城卯十年,相處也真是有不短的一段時間。

“丫頭,到家就好好過吧!姚叔也不說有機會回來看看的話,保重!”說完櫓槳搖動,木船已經灑脫地盪出一段距離“唱歌就想學山歌,歌聲飄飄上銀河,客人分別莫回頭”

“走吧!”調整好情緒的喬其緊了緊身上的包袱“我們先找到大路,以前是可以坐郊區線到市內,現在估計需要步行了。”

“大海,我們要是騎車的話會不會太扎眼。”

“就兩輛怎麼分配?”

盧秀貞看了看梁慧蘭“媽,你和秀玉進去待著,晚些到了再讓你們出來”空間能進人的事大家都曉得,除了喬其還沒親身經歷,全家都已經體驗過。

“啊!姐,為什麼是我!”盧秀玉控訴地說,她還是第一次來津沽這個與江海齊名的老牌工業城市,自然是想一路看看,不過她心裡也清楚這麼安排的原因,只能不情不願地咕噥兩句。

“晚上吃魚,你幫媽撈”牽起兩人的手消失在原地,很快又帶著車出現“路好走麼!”

“沒問題,咱們順著公路,能堅持住地話,傍晚應該可以到小站。”

“那好,咱倆輪流換,你打頭指路。”

楊柳青顧名思義自然會有很多柳樹,相傳是隋煬帝下令在這方圓十里栽種了十萬株楊柳,鼎盛時期,河上舟船穿梭,兩岸風景如畫,綠樹成蔭、田園似錦、市肆縱橫,素有“北方小蘇杭”的美稱,是文化昌盛的北方名鎮。

不過冬季自然是看不見如此盛景,兩輛車腳不帶停地往前行,穿過鎮子時發現路上的老百姓並不少,也有巡邏的兵士,瞥到他們倒是沒有上前盤問檢查,這讓人鬆了好大一口氣。

到底是曾經輝煌過的地方,這從津市馬路的寬度和齊整就可以看出,他們照著大道蹬很快便上了直通老城廂的公路“九河下梢津沽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兩句話就把我們這的地貌都概括了”喬其一邊騎一邊跟大家介紹“津市就是水多,橋多,咱們一會從老城區穿過去,爭取早點上京津公路。”

“京津公路是往京都方向的麼?”

“對,往西北方向走就是首都”回到了家鄉,感覺地到喬其心情很棒,來來往往看什麼都分外順眼,還饒有興致地跟大家介紹路過古建的來歷。

“累不累,換我來騎吧!”盧秀貞輕輕拍拍她。

“沒事,市內小道多,等出了內環再換你”想了想“坐在後面是不是感覺很冷。”

“還好,我覺得總說北方零下多少度,聽著冷,真來了反而沒多少差別。”

“北方是乾冷,跟在南邊那種透骨地陰溼不一樣,南方有梅雨季,我們這裡春天是沙塵暴,各有各的不方便,津市還算好過,進屋有暖氣,往東北那邊去就是真的凍,可得準備好禦寒的老棉襖。”

兩人光顧

《1976年天安門廣場實景》 第3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