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頁)
片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者有本路承宣使、安撫使、京兆府知府、京兆府經略、長安知縣等人。當晚,眾人在轉運使府邸為劉通一行接風洗塵。
次日,劉通等人搬到西城甜水井制置使署衙。隨後幾天,從各署抽調人手組建制置使初級班底,署衙留著若干空缺,為以後安排人手和北上太原留下餘地。基本就緒之後,召開二路高階人員會議。會上宣讀了聖旨,闡述了西北的戰略地位,解析了在西部試行新舉措的意義,同時暗示將來取道西夏、圖謀北地的籌謀,激勵諸公共同努力,一起建設西部。劉通借鑑了京東的若干舉措,增刪補遺,統籌安排,分派任務,先予試行。
劉通甫入陝西的大門,就已收了少華山一夥強賊,對其樹立威望、令行禁止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劉通等人青春年少,精力旺盛,節奏極快。制置使辦事雷厲風行,其下各級官署跟著加速運轉起來,改了許多冗靡拖沓之氣。眾人看劉大人行事雖然怪誕不經,卻嚴明公允,倒也有章可循。
這天,劉通與康包、公孫勝、劉仲偃、京兆府經略蔡安遠等人出東門,擬選址建立新的訓練營,同時送河東路官員李敢等人北上。不久來到長安東郊灞河,灞河上矗立一座大橋,大橋東西橫跨80餘米,十個橋墩巋然屹立在奔騰的河水中。橋墩青石襯底,迎水面**高昂,青石之間以鉚釘連結,每個橋墩寬約3米,橋墩與橋墩之間間隔6米,巍為壯觀。
橋的兩側沿河廣植柳樹,自隋唐以來,長安人送別親友,一般送到灞橋,折下橋頭柳枝相贈。久而久之,折柳贈別成為習俗。因此,灞橋又稱斷魂橋、消魂橋。每逢早春,柳絮飛揚,猶如漫天飛雪,遂有灞柳風雪之譽,乃是著名的關中一景。
劉通踏上大橋,手撫橋中石刻,望著河水飛逝、碧絛萬縷,忍不住撫今追昔。前世的親人已然不見,今世的親人何日團聚?何時狼煙不再,天下人得以平安廝守呢?
公孫勝問道:“吾師有何感悟?”
劉通說道:“此橋名為消魂,古往今來,多少人魂為之消,我想起了一幅畫中的一首詩。”
李敢接道:“願聞其詳。”
劉通:“畫是送別之畫,詩是離別之詩。詩曰:東邊一顆柳樹,西邊一顆柳樹,南邊一顆柳樹,北邊一顆柳樹,縱然碧絛千萬縷,哪能綰得行人住?”這是明朝徐渭《題柳亭送別圖》一詩,詩中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先作層層鋪墊,蓄勢待發,而後破勢而出。該詩另有一種版本為:東邊一棵柳樹,西邊一顆柳樹,南邊一顆柳樹,北邊一顆柳樹,願借碧絲千萬縷,綰得伊人寸心住!
眾人先是聽到左一顆柳樹,右一顆柳樹,東西南北都是柳樹,怎麼回事?劉大人的詩就這個水平,還敢拿出來唬人?直到第五、第六句點睛之筆一出,猶如奇峰突起,又都轉為歎服。
灞橋相別,劉通的耳中縈繞著那首《灞橋柳》之歌,歌曰:灞橋柳,灞橋柳,拂不去煙塵,系不住愁。人在陽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無奈的風霜,它怎樣在臉上留,它怎樣在臉上留。啊,灞橋柳,灞橋柳,遮得住淚眼,牽不住手,人在夢中,心在那別後。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並非只是一杯酒,它並非只是一杯酒。啊,人在夢中,心在那別後。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並非只是一杯酒。啊……灞橋柳
送走河東客人,劉通等人自往東郊選址不提。
十三 百業待舉
長安軍營的課程除了軍事科目,還設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課程,這方面的科目逐步展開,視師資和教材的程序而定。為此,從汴京和社會各界請來專業人士授課。田耕雷教天文地理,汪國機教物理機械,公孫勝教奇門之學,泉州的來人教數學,西北本厝還有若干人士受聘教授諸般科目。
劉通給少年班上課,重點講述新知識新理論。他的課充滿奇情異趣,上至茫茫宇宙,下至飄飄落葉,奧妙無窮,雖神奇但不神秘,雖繁複但不蕪雜。其中許多內容,對後世的人們來說,稀鬆平常,對古人而言,卻是了不起的學問。
受時代的侷限,劉通所授不宜太過超前,大多為當世所能感知或能夠以邏輯推理出來的結論。當然,一些知識難免是要超出時代較遠的。天文地理、數理化、邏輯學,無不具有開啟民智,弘揚科學之效。劉通所授,深入淺出,旁徵博引,趣味盎然。孩子們在新的知識殿堂裡徜徉,在求知的**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和科學的力量。
劉通所講的內容存在一個重大隱患,後來終於引出麻煩。這個隱患就是,各門課程當中所隱含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古代皇權至上,神權為皇權服務,皇帝受命
《北宋中後期楊家後人在哪裡》 第4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