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稍懂事,劉禹錫在攻讀四書五經的同時,開始留心醫藥典籍,諸如《本草》、《素問》、《藥對》、《小品方》等等與他年齡不相稱的讀物,他都認真仔細地研讀,還對父母說,世人平素連一個驗方都不知道,病了把自己交到庸醫手裡,有的越來越重,最後不幸離世,多麼可悲呀。
他不僅讀醫書,還學切脈“以探表候”,積累了許多方資料,後來他所編纂《傳信驗方》,人們認為非常實用。
權德輿看到的劉禹錫打小就很有教養,很有禮貌,其實劉禹錫的早慧出於他對學習的自覺。
劉禹錫有塊寫字板,用來畫畫,寫字,或者對辭。上塾館背去,回家來帶回,常練習常進步。字寫得好,辭對得妙,時常得到誇獎。
劉緒文化交遊廣泛,來往無白丁,甚至不乏名筆大家。到劉宅訪問的,談詩論句,劉禹錫默默地在旁傾聽,他覺得有水平,值得請教的,尤為在意。朋友與劉緒聊得開懷,外出閒步,劉禹錫就急忙拿起自己的寫字板,跟在後面。不惟“老師”覺得孺子可教,連路人都覺得童子可愛。
劉禹錫傳 四 詩僧頷首
四 詩僧頷首
劉禹錫在塾館的學習成績越來越突出,詩作得越來越出色,他的老師暗暗歡喜。有次上課,他對學生們說:“離這裡只有幾十裡地的吳興縣有位和尚,他的詩作得最好,我這老朽是不及他之萬一的,你們以後有機會可去向他請教。”
詩僧皎然被劉禹錫記住了,之後進一步打聽,知道皎然俗姓謝,字清晝,是大詩人謝靈運的十世孫,人們尊稱他晝公。他的詩不但在僧人中名列第一,就是在全國也是一流的。他不但能寫好詩,還能從規律上對詩歌進行分解評析。
小禹錫對皎然充滿了欽佩之情、嚮往之意,決意前去向他求教詩藝。他挑選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搭乘驛站的馬車,向吳興出發了。
皎然居住在杼山的妙喜寺。杼山景色幽雅、環境清靜,山腳邊是一望無際的茶叢,山腰間生長著大片的竹林,小溪潺潺流淌,蒼翠的樹木隨風拂動。妙喜寺就掩映在這樣的青山綠水之中。
小禹錫走到妙喜寺的後院,輕輕推開竹扉,只見有個清癯的老僧手持瓦罐,正往竹案上的陶缽中傾倒沸水。一個個陶缽熱氣騰騰,散發出新茶的馨香。
老僧見小禹錫到來,放下瓦罐,衝著他笑笑說:“今天早晨喜鵲叫,我猜是貴客要來。你瞧,這不就來了嗎?”
小禹錫聽老僧稱自己是貴客,臉臊得通紅,但他依然不慌不忙,向長者深深作一個揖道:“晚生久慕先輩大名,今日得以瞻仰尊容,實為萬幸之事。”
皎然也不再客氣,直呼其名道:“禹錫呀,我早已聽說你的名字了。你是劉緒的兒子,詩作得好,見識也高,你先生早把這一切告訴我啦。”
原來,小禹錫的先生本也是江南名流,要不劉緒怎能把兒子託付給他教導呢。先生自稱老朽不及皎然學問之萬一,原是自謙的話。實際上先生時常到妙喜寺皎然居處作客,同他研討學問,交換感想。
皎然請小禹錫落座了,接著說:“不光是你的先生,權德輿先生也對我提起過你……”
正在此時,竹扉咿呀一響,又進來一個胖和尚,皎然馬上將他介紹給小禹錫:“這位是靈澈兄,人稱靈澈上人,住本縣何山,時常到此與我切磋詩文,你可認他為師呀。”
小禹錫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連忙站起又是深深地一揖,口中說道:“晚生三生有幸,得以仰逢上人大人。”
靈澈笑眯眯地看著小禹錫,又對皎然頷首示意說:“果然名不虛傳,真是個靈巧識事的孩童。”
兩位詩僧一邊品嚐香茗,一邊議論近日詩壇的新鮮事,不時地讚揚幾句,也不時地批評幾句,小禹錫一一默記在心。遇到聽不懂的地方,還向兩位老師虛心請教,老師向他耐心解釋時,他還用石筆在石板上記錄下來。兩位老師看在眼中,喜在心裡。
皎然同靈澈談論了半個時辰之後,有意考考劉禹錫的詩才,他跟靈澈交換個眼色道:“禹錫呀,今日天公作美,春風和煦,你從家中來此,一路上飽享自然風光,心中必定有所吟詠,能不能為我倆誦上一篇呢?”
小禹錫見皎然老師要自己誦詩,便有些緊張,但轉念一想,這正是向老師請教的好機會,便把剛才路上構想好的一首絕句吟出:
南陌東城春早時,相逢何處不依依?桃紅李白皆誇好,邀得垂楊相發揮。
“好詩。”靈澈上人先誇獎說,“不過,我看若將其中一
《劉禹錫傳哪個版本更好》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