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登泰山,封禪地【求票】 (第1/3頁)
老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封禪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比伏羲氏更早的無懷氏時期。
所謂“封禪”,封是祭天,禪是祭地。
據《史記·封禪書》所述:
“封”就是在泰山上聚土,築圓臺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歸於天下;
“禪”則是在泰山下的小山丘上,積土築方壇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其福澤。
想去泰山封禪,並不是皇帝興起,你說想去,想去就能去。
封禪對帝王來說,同樣是巨大無比的榮耀,彰顯“君權神授,奉天承運”的過程。
是向天上傳告,凡間在他管轄下的文治武功盛況。
必需要‘奉天命’,去泰山前有天降吉兆,對應‘承運’!
自古以來只有“受天命”的帝王,蓋世英主,才有資格舉行封禪大典。
《史記》上就記載過,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在得到霸主地位後,想舉行封禪儀式,於是詢問管仲的意見。
管仲就是那位開創了女閭的大佬。
除了法家的正經職業,管仲的副業,要算是華夏勾欄一脈的鼻祖。
齊桓公想封禪,管仲便以先前的封禪,都是受命於天,得到天的啟示後才進行為由,阻止了齊桓公。
悠悠神州,朝代更迭,真正得到天地認同的泰山封禪並不多。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始皇帝和武帝劉徹。
始皇帝是開古人之先河,第一個完成一統的大帝。
而神州是在武帝治下,得以祛除外敵,拓土千里,納四夷入漢人版圖,國土激增倍許。
封禪還有著嚴格的步驟順序。
第一步要大臣正式上奏表功,說皇上啊,不得了了,臣發現這天下在您的治理下,風調雨順,民眾豐衣足食,當下正是千古盛世啊,要不咱封一下試試!
皇帝眼睛一亮:試試就試試。
那你趕緊去找找,看看老天爺答不答應,若答應天下必有吉兆。
於是大臣滿天下發布公文,尋找天授吉兆。
這方面最大的醜聞是北宋的宋真宗,為了能去泰山封禪,得天命所歸,自導自演了一場“天書鬧劇”,來證明祥瑞降臨。
然而史書上寫的清楚,把他給拆穿了。
唯始皇帝和劉徹,乃天允之,得以登泰山。
等大臣找到吉兆,皇帝大喜,說朕果然天子,天地都認同朕。
於是下詔,說要封禪,請天地與我配合呼應。
眼下劉徹出長安,已是經歷了以上三個步驟,即大臣上奏,天降祥瑞,下旨告天下要封禪。
劉徹所獲祥瑞吉兆還不止一件。
其中有一尊鼎器。
當年始皇帝得天命,獲上古九鼎,鎮山河萬川。
他封禪後,又將九鼎埋回地下,與地脈合,後人再難見到。
漢得天下,到劉徹登基,衛青連敗匈奴,就有陰陽家夜觀星象,發現寶光沖霄,清輝搖動長空,遂在咸陽宮下取出一尊寶鼎。
這就像是一種國運的過度,從秦移交到了漢。
最近這段時間,霍去病連破匈奴,地脈勃發,萬物豐澤,也是天下皆知的大吉徵兆。
所以劉徹覺得封禪的時機來了。
他往東去泰山,已是封禪的第四步。
從長安出來的百官,宗室,在禁軍護持下,隊伍綿延近二十里。
霍去病統兵,策騎護持在皇帝的帝輦旁。
車上是皇帝和皇后,還有太子。
稍後的車駕上,宗室幾乎傾巢而出。
包括劉清,還有隨她同行的白南妤,卓青珂。
這等盛事,白南妤收到劉清的邀請,有些受寵若驚。
而更後方,各家氏族之人,也都在受邀之列。
他們將代表一個階層,在泰山下有儀式,需要他們來參與完成。
皇帝的車駕出長安,立即響起恢弘的儒家經典吟誦聲,告天地,封禪啟幕。
“帝承天意以從事,任德教而不任刑……治國者以積賢為道。”
“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事各順於名,名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董仲舒一身青儒袍,身後跟著白羽,司馬遷,霍光三個親傳弟子,亦都盛裝打扮,模樣如書童。
三人各捧一件儒家聖物,乃孔聖人手書的儒家典籍兩卷,孟子用過的筆墨,荀子留下的
《冠軍兵聖》 第二百九十一章 登泰山,封禪地【求票】(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