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7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蚣蜒浴薄�

1939年11月,南寧告急,國民革命軍第5軍奉命投入桂南會戰的崑崙山戰鬥。軍長是黃埔一期生杜聿明,他下屬的3個師第200師師長是黃埔三期的戴安瀾,新編第22師師長是黃埔二期的邱清泉(學名邱青錢),榮譽第1師師長是黃埔一期的鄭洞國。榮譽師就是榮譽軍人,這是對負傷歸隊官兵的統稱。這個師的官兵對日軍恨之入骨,打起仗來複仇心切,英勇無比。正因為如此,12月18日開始的崑崙關大戰槍聲一響,擔任正面主攻的第1師就對日軍展開猛攻。兵勇怒吼,地動山搖,當天就佔領了崑崙關的仙女山。當晚,各團再乘勢夜襲,經過一晝夜激戰,又攻克了老毛嶺等軍事要地。第200師連夜推進,於深夜攻入崑崙關。12月19日之後,日軍發起反撲,崑崙關上喊殺聲沖天,硝煙蔽日,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雙方傷亡慘重。中國軍隊改變戰術,暫時放棄爭奪主峰,派出重兵清除崑崙關四周守敵,使守關敵軍成甕中之鱉。10天后,由新22師為主再次以凌厲攻勢,突入崑崙關口,終於在12月31日11時20分,完全攻佔崑崙關。中國軍隊以斃傷敵軍18100多人、擊斃敵旅團長的輝煌勝利,迎來了1940年的元旦。伴著新年的鐘聲,杜聿明對報社記者說:“民眾是本軍的父老。本軍的勝利,其實也是民眾的勝利。”這話滲透了黃埔軍校初創時的精神,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黃埔四期生林彪(前)、軍校秘書聶榮臻(後)

在抗日戰爭初期率部開赴抗日前線黃埔四期生林彪和一期生杜聿明分別在山西平型關與廣西崑崙關打了兩場抗日的著名戰役。兩次戰役是黃埔軍校課堂上教官講授的兩種不同形式的典型進攻戰例再現:林彪是佔據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打的是巧仗,是戰略戰術上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杜聿明是仰攻“一夫當關,萬人莫開”的崑崙關,是實打實、硬碰硬的攻堅戰。林彪指揮的是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第115師;杜聿明帶領的是中國惟一機械化軍第5軍。對手同是號稱“鋼軍”的板垣徵四郎師團。林彪打的是第21旅團輜重隊和後衛部隊;杜聿明攻擊的是第21旅團主力。平型關大捷是中國軍隊節節敗退時奏響的一曲凱歌,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崑崙關之戰又使中國軍心、民心振奮,愈戰愈勇。黃埔生林彪、杜聿明也由此在全國威名大震。

1941年,日本法西斯發動太平洋戰爭,派重兵進逼緬甸,企圖截斷滇緬公路,這是中國當時惟一一條通往外部世界運輸軍用物資的輸血管和生命線。為了保證這條西南交通大動脈的暢通,中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第三天就下令入緬作戰。作戰部隊為第5、第6兩軍。黃埔第3期畢業生戴安瀾任師長的第5軍第200師隨即開赴雲南集結,並在1942年3月,作為先頭部隊進入緬甸。此時的戴師長已抱定必死決心,臨行前留給夫人一份遺書,寫道:“為國戰死,是極光榮。”在行軍途中,他激情滿懷,遂賦《七絕·遠征》詞,以明壯志:“策馬奔車走八荒,遠征功業邁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長弓射夕陽。”入緬作戰,條件異常艱難,山路崎嶇,林木密佈,氣候悶熱,瘴氣逼人。第200師屢建戰功,在同古保衛戰中,戴安瀾率部殲敵5000多人,成功掩護了盟軍的撤退。

黃埔三期生戴安瀾4月29日,日軍切斷了中國遠征軍的退路,戰局開始惡化,遠征軍總指揮部下令撤退。回國途中的5月18日,第200師遭到日軍突然伏擊,戴安瀾匆匆趕到前沿指揮,不幸胸部、腹部中彈。5月26日,部隊到達茅邦地界,此地離祖國僅剩下半天路程。這時,戴安瀾的槍傷由於軍中無藥已有8天沒有得到治療,他不幸在下午5時40分停止呼吸。臨死前,他吩咐士兵幫他整理好衣帽,扶起他向北做最後的眺望,口中仍喃喃地吐出8個字:“反攻,反攻,祖國萬歲!”戴將軍死後,全國各地民眾紛紛電致輓詞、輓聯。毛澤東寫的輓詩是:“外侮需人御,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周恩來的輓詞是:“黃埔之英,民族之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為時最長的戰爭,也是自中國幾千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一次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參戰人數最多的戰爭,更是中華民族自屈辱的鴉片戰爭以來惟一一次取得全面勝利的戰爭。黎東方著《細說抗戰》中說,“八·一三”淞滬會戰以後,有21次會戰,1117次大戰鬥,38931次小戰鬥。在這個磨礪與檢驗著民族精神的戰

《中國黃埔軍校學員名單》 第4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