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後一步是鑽火門,按照內膛的比例在炮尾合適的部位鑽好火門,然後將火炮安裝在炮車上面就可以參加戰鬥了。
日軍的工人採用的辦法和中國古代的技術大體差不多,所以這種製作技術並不複雜,徐則清他們之前就知道原理,跟著日本人做了一遍之後便熟悉了其流程,再請日本人加以指導很快就能夠自己製造了。
但是即使是這樣,明軍的火炮製造速度依舊很慢,這涉及到很多方面,第一是鑄炮本身就耗時頗久,加上材料消耗也大,鑄成一門重達三千斤的青銅火炮,往往要消耗掉上萬斤的銅和幾千斤的鐵,這還是經過初步提煉之後的鐵和銅。所以短時間之內火炮的產量很難快速提上去。
不過項玉這邊並不著急,一來炮臺只是用來防禦的,但是明軍眼下並沒有很大的危機,唯一能夠從海上威脅到明軍的只有大清和日本能夠做到,但是眼下大清朝已經將施琅的水軍都督給撤了,而且已經開始了嚴厲的禁海令,所以不太可能會對項玉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弱小勢力動手,而日本禁海的時間更早,至今已經四十年之久了,所以更加不可能派兵前來臺灣的,除非是松下美惠子的訊息洩露了出去,否則的話是不可能的。
基隆城目前已經有了一點南宋時候的商業氣息了,城內城外各種作坊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了出來,加上新發行的貨幣的流通,使得城中的街道上的商家驟然變得多了起來,項玉對這一切自然是十分欣慰的,商業的發達會極大的帶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且由於富人將閒散的錢投入到了商業開發上去,農民的土地流失會變得緩慢,這有利於一個國家的長久穩定。
但是隨著商業的發展,一些列的問題也會顯現出來,比如說市場趨於飽和,產品出現競爭對手,價格戰也會隨之而來,項玉自然是反對壟斷的,但是過剩的產能如果不解決的話勢必會極大的影響到商業的發展,畢竟基隆城裡面只有三萬人口,市場比較小,眼下市場需求還算不錯,但是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飽和。
那麼,有什麼辦法解決這一問題嗎?辦法當然是有的,君不見西方殖民者之所以那麼熱衷於到世界各地去冒險探險,一方面是為了尋找新的殖民地,尋找黃金白銀等到礦產,另一方面也是尋找海外的市場,將本國生產過剩的產品向海外傾銷,兩次**戰爭的爆發莫過於此。
因此項玉在西方殖民者已經證明過的真理面前選擇了學習,明軍也要進行海外貿易,雖說短時間內沒有那個實力對外尋找和開拓殖民地,但是至少要找到一個商品的傾銷市場啊。
想想看,距離臺灣北部最近,市場也有一定規模的,是哪裡?你真聰明,就是日本和琉球!
日本此時雖然進行了海禁,但是還允許中國和荷蘭人跟他進行貿易,雖然只有一個長崎作為對外通商口岸,但是他本國的市場畢竟不小,而且很多東西也比依賴進口,看準了日本的市場,所以項玉鼓勵一些商人開辦生絲場,搞蠶業養殖,生絲的加工,做成絲綢製品然後賣給日本,由於清朝實施了海禁,所以日本此時的絲綢市場幾乎是完全被斷絕了,這倒是基隆的一個好機會。
另一個產業就是茶葉行業,日本人從唐朝時期就養成了跟中國人一樣額喝茶習慣,後來也曾與南宋時期從浙江一帶引進過一些茶的品種,但是這個時候畢竟還沒有發張壯大,不想後世那麼有名,所以仍是一種重要的進口商品。
基隆附近的山地比較多,日光又好,這些低都不太適合種莊稼,倒是十分適合種植茶葉,項玉便鼓勵商人們種植茶葉對外出口,這個市場非常廣闊,不僅有近處的日本這個比較大的市場,而且還有歐洲這個龐大的市場,要知道每年西班牙貴族都要用從南美洲新開採的黃金白銀到中國換取大量的茶葉和絲綢這些對於他們來說是貴族人士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絲綢業和種植茶葉都要消耗大量的勞動力,這又為基隆城裡面的百姓提供了工作崗位,從而進一步增加了人民的收入,其實這中間都是環環相扣的,商業的發達帶來了就業,就業的提供帶來了消費,消費的增加又進一步刺激了商業的發展,這跟後世中國的經濟模式很像:投資拉動經濟,經濟的繁榮進一步刺激了投資。
為了能夠和日本以及琉球群島上面的三國國家開展貿易,明軍當前發展的重點應該放在海軍上面,必須要儘快打造數量足夠噸位夠大,效能良好的船隻,這些船一部分可以作為海軍的戰船,以維護基隆城附近海域的安全,另外一部分可以提供給商行,好使得商品能夠跨海交易,向北賣到日本和琉球群島去。
明
《回到明末當》 第4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