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臼炮由於炮管較短,所以射程很近,經過試驗威遠大將軍的射程只能達到350米,這個距離在攻城的時候雖然遠於大部分的遠端武器,但是仍然能夠被城牆上面的火炮攻擊到,所以明軍賦予臼炮的使命就是在最後時刻給予城中守軍的致命一擊。
四月底的時候明軍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包括彈藥武器和糧食物資的準備,此次作戰一共調動陸軍三千三百餘人,海軍兩千五百人,這些多虧了明軍一直實行的民兵政策,這就相當於為明軍儲備了足夠數量的二線部隊,平時進行簡單的訓練一維持基本的戰鬥力,一旦遇到戰爭需要則能夠很快的轉化成正規士兵,再加以必要的訓練就能夠具備較高的戰鬥力。
民兵的身份去還是平民,平時大約半個月會訓練一次,或者採用輪訓制度,在儘量不影響生產建設的情況下面,使之既能夠了解和熟悉明軍軍中的制度和訓練保準,也能夠使用明軍軍中的一些武器裝備,到了戰時所需要的訓練時間會大大縮減。
這一次出征,項玉在民兵中間徵兵了大約一千三百餘人,這些人將被編入明軍的正規編制裡面,民兵將在百姓中再行擴編。基隆城中只留下了大約三百名士兵守衛,這些士兵主要守衛在城中,一旦發現敵情則派人通知前線的明軍,然後依託基隆城外面的炮臺進行防禦。
不過目前來看實際上基隆城並不會受到威脅,眼下並沒有什麼人有實力而又能在這個時間段對基隆發動進攻。
戰爭並不是只有軍隊就足夠了,為了解決後勤供應的問題,項玉從城中徵集了三千名民夫,將他們編在後軍專門為明軍運輸各種軍需物資,包括武器彈藥和後勤糧餉。
五月初,明軍在基隆城外誓師之後浩浩蕩蕩的向南進發了,海軍已經先行一步,帶著大約一千名陸軍士兵向南駛去。
臺中一稱謂並不是指的今天的臺中一帶,而是在臺灣的西部海面的一處要塞,梁軍在北征基隆失敗之後,在這裡修築了一個要塞,實際上就是一個兵城,城內沒有居民,臺中城並不大,周長不過十里,但是城牆修建的格外高大,城牆高達五丈,四面皆有馬面,城牆四角修建了四處烽堡,士兵可以在上面居高臨下向地方攻城士兵射擊而不用擔心被地方遠端武器擊中。
加上這個時代的火炮大多不能仰角射擊,因此四座烽堡幾乎不會被炮火擊中,但是明軍此時已經有了大仰角射擊的火炮了,因此這座堅城的命運已經註定了將要是悲劇。
五月七號,明軍已經抵達了臺中城下,城中梁軍士兵分外緊張,因為從明軍紮下去的大營上面來看,明軍的人數並不是想之前的情報上面顯示的只有不到三千人,從城牆上望去,明軍大營內至少可以容納六千人以上,這使得鄭豹十分緊張,他手底下只有不到六百名老兵,剩餘的兩千多人全都是今年年初才招募的新兵,不僅根本就沒有經歷過戰爭,而且這時候訓練不足,很有可能戰爭一打響就發生了潰亂。
不過好在他腳下還有這一道高大的城牆可以駐守,因此他一邊積極的準備迎接明軍的攻城,一面想東都發去求援信,要求朝廷派遣援軍前來支援,他在信中將明軍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從他懷疑的六千人直接寫成了一萬人。
其實這個時候臺中和東都的聯絡實際上已經被明軍的海軍給切斷了,海軍士兵和隨船的一千名陸軍已經埋伏在兩地之間,這封信自然也被明軍截獲了下來,李權見信中只是普通的求援,甚至還在人數方面發生了重大的偏差,他們的目的就是切斷和阻止東都的梁軍援軍,但是由於臺中城是一座堅城,只有北面一座城門,因此實際上他們也沒有機會參與到攻城的戰鬥中去,所以根據之前項玉的安排,海軍可以便宜行事,不用拘於一格。
李權思考再三還是派人將這封信送去了東都,一方面是為了將東都的守軍引出城來,以減輕日後對東都作戰的攻城難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路上伏擊東都的援軍,進一步打擊臺中城的守軍計程車氣。
誰知道李權派人假裝送信士兵送到東都的這封信不僅沒能引出東都的援軍,反而使得馮信心中更加惶恐,他之前一直很疑惑為什麼明軍這麼少點人還敢主動進攻梁軍,這時接到鄭豹的求援信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之前基隆方面是隱藏了自身的實力,明明擁有一萬人的部隊卻裝出只有三千人的樣子,其目的當然是為了將自己的軍隊主力引出城去。
南邊的東都不肯派軍來援,城外的明軍也是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虎視眈眈,臺中的鄭豹是徹底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明軍在休整了三天之後終於開始了攻城作戰,攻
《回到明末當》 第5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