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3部分 (第1/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對於中華帝國不利的一面也很明顯,那就是短期內國中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尷尬境地,雖然各地這個時候都在興建學校,都在進行人才的培養,但是人才的培養不是今天挖個坑澆點水,明天就能開花結果那麼快,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最短也需要五到七年,慢一點則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但是顯然中華帝國的建設不能等那麼長的時間,因此這個時候還是不得不依賴一些原來體系裡面的知識分子的幫助。

在回去的路上,項玉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人才的困境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關乎著中華帝國今後的發展和建設的速度,是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

第兩百五十一章糧食戰略

人才方面的考量只把眼光盯著臺灣內部是沒什麼用的,要引進人才只能將目光投向大陸,這個時候中華軍已經取得了完全的制海權,這給從沿海一帶移民創造了條件,沒有了清軍水師的干擾,人口戰略將迎來發展的快車道,在這些人之中提高一些可用之才的數量,就成為了中華軍在沿海一帶的情報組織們要做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實際上福建一帶的移民已經差不多都被吸引過來了,因此後勁不是很足,但是隨著中華軍將控制範圍的擴大,人口的引進範圍也擴到了整個沿海地帶,北起直隸,難道海南島,都是可選之地,加上在之前的行動之中中華軍扣押和收繳了大量的船隻,這個時候擁有充足的船隻來運輸這些百姓,因此臺灣馬上就將引來新一批的移民潮。

而第一個月也就是新年的首月,報上來的數字顯示戰後第一個月中華軍一共從各地吸納了超過五萬人,這個數字已經是非常高了,遠超出項玉的估計,這些人大部分被安置在臺南和臺中,剩餘的人被安置在基隆。

臺南經過長時間的戰爭,人口流失的十分嚴重,這個時候其總人口還不到基隆的一半,這對於臺南一帶的開發來說是遠遠不足的。

臺南一帶擁有眾多的河流和降水,土地也比較肥沃,一直都是臺灣的主要糧倉,這一局面知道後世依然如此,固然有臺南最先開發起來的原因,但是其地利上面的優勢確實是十分的明顯。

中華軍目前比較大的制約就是糧食的問題。臺灣北部的空地面積不是很多。加上山地眾多。所以不適合大規模的發展農業,但是中華軍這個時候還在進行擴軍備戰,加上大量的移民的湧入,這都需要大量的糧食的儲備,因此發展農業便成為了這個時候的首要事情了。

臺南以東一直到臺東的這一大片地區都十分適合種植農作物,從北部山脈留下來的溪水和土壤使得水稻的種植十分的方便,加上其全年的溫度都比較高,所以一年可以種植兩到三季的水稻。如果施肥和管理得當,畝產量能夠達到四百斤左右,這個產量當然無法和後世的那種雜交水稻的動輒上千公斤相比,但是在沒有化肥和優質種子之前,這樣的產量也是十分可觀了。

臺南目前一共開發出來了兩百萬畝的土地,城中只有十餘萬的百姓,還不到兩萬戶,實際上一戶人家擁有一百畝以上的水田,他們當然種不了這麼多了,在全人力勞作的情況之下一戶人家最多種植三十畝田地就已經是累的夠嗆了。所以剩下的還有很多的土地開墾出來之後變的荒蕪了起來,這個時候隨著首批移民的遷入。一直困擾著鄧明的勞動力不足的局面終於能夠得到改觀了。

要將臺南所有的已開懇的田地利用起來,項玉估算至少還需要向臺南移民三十萬人,最終使臺南的人口達到五十萬人以上,這個人口其實不多,中國目前的大城市比如廣州、南京、北京等都能夠輕而易舉的達到這個標準。

實際上如果是按照目前的這個吸納人口的速度,只需要五個月的時間就能將臺南的農業人口數量補足,這些人能夠趕在今年的水稻晚稻種植之前分到土地,然後至少可以收穫一季的糧食,兩百萬畝土地一年的產量至少有能夠滿足一百五十萬人口的消耗,再加上基隆和呂宋島上的其他糧食的收穫,中華軍的糧食問題將會得到徹底的解決。

但是項玉考慮到日後還會跟清廷作戰,戰火的遷延勢必會造成很多的難民,這些人想要妥善的安置,都是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的,而最主要的就是糧食了。

因此糧食永遠都不會嫌多,家中有糧才能心裡不慌,而臺南可供開發的土地至少有四千到五千平方公里,也就是差不多六百萬畝左右,還加上很多的山地可以種植紅薯,這也能提供一些糧食的補充。

基隆和臺南目前的糧食的價格比較便宜,鬥米也才不過十文錢左右,一石米只賣一百文錢,這在康乾盛世也是沒有出現

《重回明末當昏君》 第13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