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非王叔和著作,並駁斥七表、八里、九道的分類說法。
李時珍對脈學貢獻的第二個方面,是發幽闡微,研究奇經,而寫出《奇
經八脈考》。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全靠經絡系統來交通臟腑、
營衛、血氣。經絡之中,有正經,還有奇經。《內》、《難》、《傷寒論》
等醫典,對正經的闡述比較清楚,於奇經則語焉不詳。奇經對人體的作用,
它的分佈路線,以及同正經的關係等問題,以往醫家都缺乏系統論述。王叔
和的《脈經》著重論述正經,而略於奇經。李時珍在研究脈學過程中,對奇
經尤為留意,這是他的又一項開拓性科學研究。
李時珍將散見於《內》、《難》等醫典中關於奇經的論述作了深入研究,
系統整理,對歷代醫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問題,進行精心考辨,根據自
己的實踐經驗,作出詳細論述,從而使人們對奇經有了完整系統的認識。奇
經八脈的名稱是:任、督、衝、帶、陽蹺、陰蹺、陽維、陰維。人身的十二
經脈,每一經都與一髒或一腑相通,有了病可透過兩手寸、關、尺部不同的
脈象反映;奇經八脈則不然,除任、督、衝三脈起於少腹胞中外,多不同髒
腑直接相通,其脈象與十二正經很不相同,需要醫家採取特殊的診察方法,
方可判別。《奇經八脈考》,是李時珍總結整理出來的關於奇經的特殊切診
方法。為了便於人們掌握脈理,李時珍還繪有《氣口九道脈圖》附於《奇經
八脈考》後。關於繪此圖的目的,他說:“奇經之脈,世無人知。今撰為圖,
並附其說於後,以洩千古之秘藏。”
《四庫全書提要》讚揚這種著作說:
《奇經八脈考》一卷,明李時珍撰。其書謂人身
經脈有正有奇。正經人所共知,奇經醫所易忽。
故特詳其病源、治法,並參考諸家之說,薈粹成編,
其原委精詳,經緯貫徹,洵辨脈者所不可廢。又創
為《氣口九道脈圖》發《內經》之旨,而詳其診法。尤
能闡前人未洩之秘。
關於奇經八脈同十二正經的關係,李時珍經過深入研究,也作了明確的
論述。他說:“蓋正經猶乎溝渠,奇經猶乎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
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下降,溝渠溢滿,霶濡妄行,流於湖澤。”可見研究
奇經對於掌握正經是十分重要的。
雖然奇經多不與臟腑直接相通,它對於調節臟腑的機能。維持人體生理
機能的內在平衡,對於疏通經絡之氣,有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李時珍說,
經絡之氣,周流全身,”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
溢之氣,人於奇經,轉相灌溉,內溫臟腑,外濡膚理。”不難看出,奇經同
正經、臟腑、營衛息息相通,組成人身整體結構,維持臟腑機能的穩定平衡,
故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總論》中闡明奇經的重要性時指出:“醫而知乎
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反之,“醫不知此,罔探病機”。
奇經八脈同十二經脈的診斷方法大不相同,《瀕湖脈學》中有所概述:
奇經八脈,其診又別。直上直下,浮則為督,牢
則為衝,緊則任脈。寸左右彈,陽蹺可決。尺左右
彈,陰蹺可別。關左右彈,帶脈當訣。尺外斜上,
至寸陰維。尺內斜上,至寸陽維。
關於奇經八脈所主的病證,《瀕湖脈學》根據臨證經驗,一一作了論述:
督脈為病,脊強癲癇。任脈為病,七疝瘕堅。衝
脈為病,逆氣裡急。帶主帶下,臍痛精失。陽維寒熱,
目眩僵仆。陰維心痛,胸脅刺築。陽蹺為病,陽緩陰
急。癲癇瘈瘲,寒熱恍惚。八脈脈症,各有所屬。
這一論述是對《內》、《難》以來關於奇經的諸家論述的創造性總結,
其中包含著李時珍的臨證實踐經驗。《奇經八脈考》大約成書於16 世紀60
年代。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 年)。李時珍的友人吳哲為
《李時珍支氣管炎秘方》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