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6部分 (第1/4頁)

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誤,但派出監察的官員必須慎重選擇,要從新委放的進士中物色。他們的名份要重一點,權力要大一點,以免徒有虛名。一切事項都委你傳旨辦理,朕靜等你的料理結果。”軍機大臣畢恭畢敬地退出了大殿。嘉慶手扶著龍案,仔細品味著軍機大臣的話,對於各級官吏居然利用水災中飽私囊,感到萬分惱怒,於是提起筆來,親自給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江日章寫了兩封上諭,嚴令他們親自選放監察委員,不得草率任命。寫罷,吩咐鄂羅哩立即直髮江寧,這才鐵青著臉踱出乾清宮,找曉月、曉雲開心去了。

卻說兩江總督鐵保,這幾天也是連連發脾氣。他明明知道,歷來賑濟災民,地方官吏總是要落點好處的,但沒有想到淮安府的官吏竟敢把救濟銀吞食了十之八九。自七月上旬以來,他連連收到吏部、工部的文告,提醒他不要激起民變,不久前又接到嘉慶帝的親手聖諭,指斥他治政不當,辦事昏聵,以至數十萬兩銀子流入貪官汙吏之手,並嚴旨切責他派員加緊督察放賑情況,若再將救濟銀白白花掉,定受國法懲處。而從淮安、山陽回來的幕僚們,又不斷帶來災區慘狀日益嚴重的訊息,這一切使他又急又氣,他頓著腳罵巡撫無能,不能制止貪汙行為,又擔心萬一有誰振臂一呼,千百萬難民揭竿而起,使他無法收拾。他最痛心的是自己居官數十年,以文章、書法馳名朝野,又以幹練清廉深得信任,卻被一場水災毀去了半生的忠名,失去了皇帝的信賴。為了挽回損失,他召開了一個又一個的緊急會議,一面把新解到的三十萬兩救濟銀分發下去,一面親自挑選官員,隨著救濟銀一起前往災區,查處貪贓行為,監督發放賑銀。他遵照嘉慶的旨意,從近幾年朝廷外放下來的進士中選派監察官,已經任命了四五名,但山陽縣受災最重,需要物色一位精明強幹、辦事認真的人前去,反覆權衡,尚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如今,他坐在寬大的公案前,翻閱著一疊厚厚的候補官吏名冊,仔細地搜尋著自己的記憶。但他又很失望,在那本名冊上,竟沒有一個人能使他信任。天色已近黃昏,沙沙的風兒透過窗子吹進來,似乎帶來一些寒意,沒有月光也沒有搖曳的樹影,只有庭院的花叢中傳來一兩聲什麼小蟲的鳴叫,使人更加感受到黃昏的靜寂。鐵保彷彿是真的覺著了冷,緊裹了一下衣衫,兩眼依然盯著那本名冊。猛然,在最後一頁,一個名字跳入了眼簾。“李毓昌”,這個名字十分生疏,似乎沒有見過。再看看履歷,山東即墨縣人,嘉慶十四年進士,二個月前委派到江蘇任用。鐵保點了點頭,心想怪不得不認識,原來他新到江蘇不久。這樣的新官往往還帶有讀書人的氣質,辦事一般十分認真,而且初入仕途,躊躇滿志,不會幹出貪贓枉法的事來;加之他是山東人,在江蘇沒有熟人,執法時不必有眾多的人情顧忌,如果派他前往山陽縣倒比那些久居官場的老候補官員去令人放心。想到這裡,鐵保心裡似乎輕鬆了一些,用筆在李毓昌名字上做了個明顯的標記,並隨手寫了一道召見令,令新科進士即墨李毓昌,明天上午來總督府聽候委任。應該說,鐵保的這個決定還是十分正確的。李毓昌果真沒有辜負總督大人的厚望。然而問題是,正是鐵保的這個十分正確的決定,卻把一個本可在仕途上大有作為的李毓昌送上了絕路。而鐵保也因此受到牽累、丟了半生的清名。這裡,就不能不提及那個山陽縣縣令王伸漢來。

王伸漢何許人也?他本是山陽縣城裡一個賣豬肉家的子弟。他的父親名叫王大,長得就如其名,臉大,胸寬,雙腿粗壯。不敢說王大在山陽縣城赫赫有名,但他在他所居住的地方,卻是老少鹹知的。你若買他的豬肉,只需告訴斤兩,他就那麼一刀下去,保管和你所要的數量八九不離十,而有時,竟然絲毫不差。人們也實在是欽佩他刀下的功夫。久而久之,“王一刀”的名聲就傳出去了。自然而然地,王大的豬肉生意也就越做越好,經年累月地,王大多少也積攢了一些銀兩。王大應該說是個本分的人,像許許多多本分的中國人一樣,他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後代著想。他只有一個兒子,兒子生下來時,他找了一個算命先生給取了名,喚作“王伸漢”。至於“伸漢”一詞有何含意,王大不懂,也不想弄懂。他只曉得,那個叫“王伸漢”的小傢伙是自己的兒子。既有了兒子,那自己苦來的錢理所當然地就要全部花在兒子的身上了。兒子模樣不錯,幾乎跟老子長得一模一樣,只是比老子更魁梧、更高大。魁梧、高大的男人,當然就有使不完的力氣。既然有力氣使不完,那就要想辦法使完。王伸漢十來歲的時候,便在使力氣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甭說同齡了,就是大王伸漢幾歲的夥伴,見

《嘉慶皇帝電視劇全集46》 第5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