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8章 還債 (第1/1頁)

追打孟了個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王奎要想買房接家人一起住的打算,王直是知道的。 但是王奎已經把錢給自己兒子還債了,有時候想想也沒辦法。因為這麼一大筆錢要還的話也不是一兩天能還上的,看兒子經營的還不錯一年半載也許就能還上。 王直的兒子名叫王平!他對兒子的要求一直比較嚴厲,他相信嚴厲可以讓孩子更懂事、學習態度更端正。 由於過度嚴厲,甚至變成了苛刻,孩子七歲就已經能背誦《論語》了。可是王直覺得還不夠,還需要給他加碼,於是就讓孩子背誦理解《論語集註》這樣的書籍。 雖然孩子認真,但是由於要讀的書太多,人又小,所以很多地方就混淆了。每天下值回家王直就抽驗兒子的讀書進度,發現兒子結結巴巴,東拉西扯的,勃然大怒順手把硯臺丟了出去。打得兒子頭破血流,下人驚叫,夫人也被驚嚇的當場昏厥。 後來夫人對王直說“由於妾身愚蠢,所以生的兒子也不聰明,辜負了老爺的期望,所以領著兒子回老家,讓老爺娶妾再生一個聰明的兒子,接續老爺的優秀。” 從此後,夫人領著兒子,帶著僕人回了老家,留下王直一人在京城已經二十年了。二十年裡,王直回去過兩次。 一次是夫人走了三年後,他算是有點意識到自己對孩子有點太強人所難了!當時他已經官升詹事府詹事了,朝廷正三品大員。 那年春節王直衣襟回鄉,連江西巡撫,布政使都到家裡來拜訪。此時正是他意氣風發的大好時機!入得家來,夫人領著十歲的兒子都回孃家去了,躲著不見他。 王直鬱鬱寡歡,心裡想著以後夫人也許想通了就回京城了。 沒想到後來朝政變化、宦海沉浮黨爭混亂。王直已成別人的絆腳石,於是自動下野,混跡於江湖!這次他回到家時就沒有上次那麼風光了,只有泰和知縣到他家拜訪。 後來都知道王直失勢,再也沒有有身份的官員到王家拜訪。王直也不太在意這些,回到老家已經一年多了,他都沒見到兒子一面,因為王平聽說爹要回來,他就告辭了母親出外遊學。 由於王直已經去除官職,也沒有了俸祿,王直對於錢財很是輕視,所以更不會理財。幾年後家裡已經捉襟見肘,正好有四川好友邀請他到遂州縣去講學,他便辭別家人來到蜀中。 王平經過多年的努力讀書,從童生考到秀才,更是一鼓作氣考到舉人。但是家裡已經揭不開鍋了,母親幫人接繡活掙錢供給兒子考功名。 王平不願意母親受累,放棄再考功名,把家裡最後那點積蓄拿出來做買賣。縣裡幾個商人聽說王平不讀書做買賣,於是聯合起來讓王平參股,王平沒有本錢就用老宅抵押一萬兩,借了富商幾個一萬五千兩,打了借條。 每人入股二萬五千兩幾家合夥在九江、蕪湖一帶收購蠶繭賣到江浙織房,由於朝廷開海禁,絲綢、瓷器、茶葉貿易呈幾何倍數增長!海外的客商雲集蘇浙。全國桑蠶養殖面積大幅增多,向蘇浙供應蠶繭的商人猶如過江之鯽。 江西氣候溫度適宜養蠶,於是江西的蠶桑業由此發達,一躍成為沿海絲綢原材料供應的大省之一。 繭絲綢行業的發達,帶動了手工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江西農業經濟的發展。 同時卻又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大量的發展絲織業,桑樹的大量種植卻擠佔可耕農田。讓整個江西優質的稻田改種桑樹成風。國內大量的資金流入桑蠶行業,蠶繭織成絲綢賣出,換來海外大量白銀再次流入絲綢市場,猶如滾雪球一樣。 可觀的的利潤讓各地的商人云集,競爭和壟斷日益嚴重。 這次王平和夥伴們的優質蠶繭到了蘇州貨倉,等待織綢大老闆的驗收。 當天晚上王平幾個合夥人一起請織房老闆的管家在酒樓吃飯喝酒,並且送了價值不菲的禮金。賓主融洽,合作的事宜談的相當順利。 大家酒足飯飽後送走了管家,這幾人回到了賓館倒頭就睡。下半夜幾個夥計氣急敗壞的到他們的住處,使勁拍著門喊道“東家,禍事了,禍事了!”我們的蠶繭倉庫被大火燒了。 有兩人酒勁未消說道“你確定是燒了我們的貨物?我們請了十幾個人看守,他們難道是死人嗎?”正在扯著沒營養的問話,這時候聘請的幾個看守來到賓館把事情和他們說了,基本坐實了失火燒盡了蠶繭的事實。這下幾人目瞪口呆難以接受! 另外一個合夥的馬上垂頭頓足的哭叫起來“我的錢全部是借的啊,我的天啦!到底是怎麼失火的呢?不行,我要報官!”清晨幾人急急忙忙來到被夷為平地的倉庫邊,看著全部過火的灰燼,空氣中還有濃郁的蠶繭烤熟的焦香味…… 王平只感覺一陣頭暈目眩,“咚”的一下倒在地上人事不醒!只見他牙關緊閉,面色蒼白。 幾人把他扶到賓館又是薑湯又是請郎中的,幾天後痊癒了。人倒是好了,可事情卻是麻煩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萬曆風雲錄》 第38章 還債(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