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頁)
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在朝明軍將領卻表達了不同意見,認為應該繼續留守,以應其變。
萬曆皇帝傾向於利用戰場上的勝利進行撤兵和談,他雖然說明了在朝鮮留守明軍對於和談有重要作用,但後來因為各種條件的現實,明軍未能留守,萬曆皇帝下令朝鮮國王還都王京,整兵自守,明軍“以次撤歸”。
就這樣,明朝沒有抓住戰機乘勝追擊,反而撤兵回國,給了侵朝日軍以喘氣的機會,使得戰爭時間延長。
。 想看書來
七 不該發生的議和
公元1593年6月,日軍因海戰屢次失利,陸戰受壓制,補給不繼,為保全最後戰果,決定議和解決。
7月,萬曆皇帝下詔赴朝軍隊回國,並對日本進行“封貢”事宜,於是明軍主力退過鴨綠江,只留副總兵劉鋌及遊擊將軍吳惟忠率領七千六百人留守朝鮮,扼守要塞。後來再撤吳惟忠部,只留劉鋌帶領數千川軍駐守。12月,萬曆皇帝下詔命令薊遼總督顧養謙兼理朝鮮事宜,並召回宋應昌、李如松,下令明朝大兵從朝鮮完全撤退,只是象徵性地予以提醒:“倭情狡詐,未可遽稱事完”。
公元1593年5月8日,豐臣秀吉在名護屋會見明朝使團,並提出所謂的“日本、大明和平條件”七條:
一、迎娶明朝公主為日本皇后;
二、繼續發展勘合貿易;
三、日、明雙方武官永誓盟好;
四、朝鮮王京及北方四道歸還朝鮮,南方四道割讓給日本;
五、朝鮮送一王子赴日作為人質;
六、交還日本俘虜的朝鮮兩位王子及其他朝鮮官吏;
七、朝鮮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實際此次會談就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長之間展開。
沈惟敬個人答應了豐臣秀吉“七條建議”,但他卻對同行的其他明朝使者稱豐臣秀吉同意嚮明朝稱臣,請求封貢,並退出侵朝日軍。而小西行長則對豐臣秀吉彙報說,明朝使者已經同意了“七條建議”,只需要派出日本使者去往北京請明朝皇帝最後批准。
就這樣,在雙方談判代表進行一番欺上瞞下的交易之後,公元1594年10月,日本派出使節小西如安隨同沈惟敬由釜山來到北京城。
小西如安來到北京之後,與兵部尚書石星進行了會見,爽快地答應了石星所提出的三個條款:
一、日軍在受封后立即撤離朝鮮半島和對馬島;
二、日本只可受封但不許求貢;
三、與朝鮮永世修好。
而沈惟敬也早已私下炮製出假冒的日本降表。
朝廷上下大為滿意,君臣們並不清楚沈惟敬答應日本的不僅是冊封一事,對豐臣秀吉的七項條件也蒙然無知。甚至“大司馬石公徒欲取效目前,不暇深考,竟不知日本為何國,關白為若何人”——連兵部尚書石星這樣的朝廷重臣連日本是哪個國家,“關白”是幹什麼的都不知道。其他朝廷大臣也是隻憑揣摩,不知所以,大談封貢,堂堂大明朝,號稱遠播天威於海外,對日本這樣一個近在咫尺的鄰國的瞭解程度甚至不如九百年前的唐朝。
萬曆皇帝立即答應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並按小西提供的名冊封賞其他日本大臣。
在公元1595年1月,北京派出使者赴日封賞,沈惟敬一同前往,所攜帶的詔書內容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佔之隔。當茲盛際,諮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關,懇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衛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
所謂日本“萬里叩關,懇求內附”,明朝皇帝受其恭順感動,不能不“特封爾為日本國王”——詔書的用語是歷代中國皇帝一貫的天朝上國口氣。
這封詔書原件現存於日本大阪博物館。
顧名思義,在看到這種華麗驕傲的辭章之後,豐臣秀吉肯定是不舒服的。至於豐臣秀吉的具體反應,部分史書記載他勃然大怒,摔詔書於地上:“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哉?!”並逐走明朝使臣。另一種說法為,豐臣秀吉雖然憤怒,
《鐵血中華百度百科》 第1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