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二十八回 (第1/4頁)
老草吃嫩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上那隻鐵公雞難得捨得花錢,為了個好名聲終於下旨再開國子學,這事兒吧,說起來不大,卻能改變一票寒門子弟的命運,於是舉國上下同唱讚歌。
如今大梁國有十八個行省,簡稱郡,郡下面有州,州下面是縣。按照後世的眼光來看,這樣劃分是很有好處的,最起碼,不用一件事,蓋幾十個大公章。
如今各地,除了幾乎絕戶的那幾個郡,凡丁戶過萬的地方必須有官方辦理的官學,州里有學,郡裡有學。這些官方所辦的府學是傳承了幾百年的舊制,就連那些年戰亂,在平叛那幾年,這筆支出國家一直在付,一點都沒敢虧了讀書人,可惜的是功效不大,官學接受的學子是有基礎知識的,邁了讀書人門檻的童生。
對於老農民來說,識字這個門檻何其艱難!有學舍無學子,有學子,無有賺那一點點祿米的老師,那個地兒都有那個地兒的具體困難,戰亂,瘟疫,荒年,寒門子弟的道路走得越發的艱難。
說來慚愧,如今大梁國最好的學校不是國家的,而是世家的家學,這些家學,可是每個世家真正的精魄所在,一個世家,上百年一姓子弟的滋潤,各家有各家的本事,各家有各家的思想潮流,文化絕活更是多種多樣。
這種潤眼將世家的層次與寒門越來越開,當然,這也正常,如今打鐵的有個獨門的冶金手藝那也是父傳子,子傳孫的,沒得子孫也要招個上門女婿。
顧昭前世曾去旅遊過,他參觀過一個大墓穴,那導遊也介紹說:這地兒曾出土一柄千年前的寶劍,那寶劍原給倒塌的石俑壓著,後世人挖了墓,扶起俑,那寶劍原本是彎著的,可是自己卻彈回去了,這份冶金的技藝,現代是近年才研發出來,所以古人的智慧那是絕對不敢小看的,可惜呀,因為固步自封很多手藝便那麼隨著歲月絕了根了。
好比顧家,他們家就有專門的武學堂,有家裡不外傳的武術技藝,兵法,有幼年就陪伴在身邊的戰術老師,兵法教師,這個也是不對外公開的。就拿顧茂德那個麵人來說,別看他那樣,打顧昭十個不成問題。
所以說,一個貴族子弟,一個官吏的成長必然是在特殊的環境以及教育下成長成的,因此,傳說的胄子教育,第二步就是進入國子學。
國子學是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倒不是說它不如世家的學校,相反,國子學的師資力量是全國最強的,無論是講學的大儒們,還是它的硬體,國子學的校舍是京中第二大的建築群。
國子學最奇妙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個近似於權二代在走向社會之前,編織關係網的一個必然要走過的地方。這地兒除了收被各地推薦的,所謂的全國最聰明的天才學子,當然,這批人是考進來的。
還有就是,在適當的年紀要為子弟找恰當的符合身份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成長,這樣他們才不孤單,因此上國子學的名額有多難的就知道了。
國子學名額按照上京官員家裡爵位,逐級分配,顧山是外官,他的名額只能用於在職地區所辦的郡學,其實郡學也不錯的,老師都是全省最好的。不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整個梁國的紈絝子弟還是覺得,自己要背一個國子學的名聲,才夠撐頭呢。
誰說顧巖放著名額都不夠用了,他拖家帶口的,三個都不夠!前幾天還想進宮要個恩典多要倆呢,管孩子們學不學,反正不丟進去,以後孩子們長大了,都不好意思當官。這一出門兩眼一抹黑誰也不認識誰,那多虧啊!
顧巖聽了二弟的信,哭笑不得的站在原地生氣,氣了一會他又樂了,扭頭對顧昭說:“你二哥真有趣,害怕我不給他孫子名額,還把你拉上。”
顧昭撇嘴:“我才不去,沒事做的我!早起晚歸,的跪在那裡晃腦袋哼哼!我有病!他也有病。”說完想躲,步子才邁出門檻,他哥卻不放過他,跟在後面步步緊逼的嘮叨。
“阿弟乖,又不叫你考個狀元,你去住幾天唄,京裡誰家孩子沒住過啊,哥給你配最撐頭的大馬車,你二哥不是給了你一對白駱駝,咱每天坐大駱駝拉的車去上學,叫人好好羨慕羨慕你!再說了,你姓顧,考最後,也沒人說你,那裡面可好玩了,不信你問你大侄兒!”說完回頭瞪兒子,顧茂德不吭氣,只是笑眯眯的。
顧昭繼續往外走:“不去就是不去,你囉嗦什麼。”
顧巖一把拉住他:“小七,大兄不能害你!說什麼你也得去,你不知道,昨晚嬌紅跪著哭了一晚上,我都沒答應給……”
他正想繼續嘮叨,陶若從外面跑進來:“老爺,快去看看吧,四老爺家大小姐,跪在堂屋哭呢
《蚌珠和貝珠有什麼區別》 34第二十八回(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