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田可建屋之地,一概租與開闢,均沾利益。考公法讓地為紳士不允,其約遂廢。海邦有案可援,如各國仗義公斷,能以臺灣歸還中國,臺民亦願以臺灣所有利益報之。臺民皆籍閩、粵,凡閩、粵人在外洋者,均望垂念鄉誼。富者挾貲渡臺,臺能庇之,絕不欺凌。貧者歇業渡臺,既可謀生,兼同洩憤。此非臺民無理倔強,實因未戰而割全省,為中外千古未有之奇變。臺民欲盡棄其田裡,則內渡後無家可依。欲隱忍偷生,實無顏以對天下,因此槌胸泣血,萬眾一心,誓同死守。倘中國豪傑及海外各國能哀憐之,慨然相助,此則全臺百萬生靈所痛哭待命者也。特此佈告中外知之。”
當是時,全臺之兵,土、客、新、舊為數三百數十營,每營三百六十人。景崧既駐臺北,以逢甲率所部戍附近,備策應。提督張兆連駐基隆,總兵陳永隆駐滬尾,道員林朝棟率棟軍駐臺中,幫辦防務總兵劉永福駐臺南。別設團練、籌防兩局,以紳士理之。以同知黎景嵩為臺灣知府,俞鴻為臺北知府,溫培華為埔里社通判,史濟道知臺灣縣,羅樹勳知彰化,羅汝澤知雲林,李烇知苗栗,凌汝曾知淡水,王國瑞知新竹,盧自知鳳山,孫育萬知嘉義,歐陽萱知恆春。又以代理安平知縣忠滿兼護府道之印。惟臺東直隸州胡傳、南雅同知宋維釗仍舊,餘悉先去矣。全臺歲入正雜各項,計銀三百七十餘萬兩,而藩庫尚存六十餘萬兩。然自軍興以來,糈餉浩大,旋奉部撥五十萬兩。南洋大臣張之洞奏請續撥百萬兩,劃交駐滬援臺轉運局,以資接濟。猶恐不足用,林維源首捐壹百萬兩,息借民間公款二十萬兩,而富商巨室傾資助軍者,為數亦多。蒼頭特起,各備餉械。於是花翎侍衛許肇清起於鹿港,附生吳湯興起於苗栗,徐驤、姜紹祖起於新竹,簡精華起於雲林。所部或千人,或數百人,皆鄉里子弟愍不畏死者。而粵人吳國華、龐大斌各致其黨,分乘小艇入援。部署甫定,而日軍至矣。
煙臺換約之後,日廷以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為臺灣總督,而清廷亦以李經芳為委員,至臺授受,聞獨立,不敢登。是日會於基隆舟次,立約二條:一曰,臺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各通商口岸並在府、廳、縣之城壘軍庫及官業,概讓日本。二曰,臺灣至福建之海底電線,他日兩國政府別行商議管理。而臺灣劃歸矣。當是時,日廷以近衛師團長能久親王率師伐臺,次中城灣,以少將東鄉平八郎為海軍司令官,大佐福島安正為陸軍參謀,率浪速、高千穗兩艦赴淡水,就英艦詢臺事。炮臺擊之,乃駛去,遊弋基隆。初六日,攻金包裡,以綴臺軍,而第一旅團長川村景明潛出鼎底澳上陸。總兵曾喜照戍此,未戰而潰。初七日,越三貂嶺。景崧聞警,命吳國華率粵勇七百趣援。初八日亭午,遇於瑞芳,接戰小勝。景崧覆命胡連勝、陳柱波、包幹臣各率軍助戰。諸弁不和,退走基隆,而日軍又進矣。基隆為山海險要,炮臺在焉,提督張兆連率四營,通判孫道義領二營輔之。日軍以度嶺之艱,持糧步行,初九夜至基隆。兩軍互戰,各死傷。國華不能支,拔隊退。兆連冒雨至,黎明吹角,列陣再戰,而日艦松島千代田、浪速、高千穗開炮擊岸上,兆連被困,親兵死傷略盡。陳得勝、曾喜照陷陣救之,得勝戰死,喜照亦殊傷,炮臺遂陷。
十三日,日軍以一大隊迫獅球嶺,臺人請景崧駐八堵,為死守計。不從。營官李文魁馳入署,大呼曰:“獅球嶺亡在旦夕,非大帥督戰,諸將不用命。”景崧見其來,悚然立,舉案上令架擲地曰:“軍令俱在,好自為之!”文魁側其首以拾,則景崧已不見矣。景崧既入,攜巡撫印,奔滬尾,乘德商輪船逃。將出口,炮臺開炮擊之。適德兵艦泊附近,以其擊己船也,亦開炮擊。當是時,潰兵四出,劫藩庫,焚撫署,土匪亦乘發,鬥死者五百餘人,哭聲滿巷。如是兩晝夜,林維源、林朝棟、邱逢甲相率去。艋鉀紳士李秉鈞、吳聯元、陳舜臣等議彈壓,而無力可制。往商大稻埕李春生,請赴日軍求鎮撫,無敢往者。鹿港辜顯榮在臺北,見事急,自赴基隆,謁總督,請定亂。許之,日兵遂進。十四日夜半,至城外,城兵猶守戰,黎明乃陷。十五日,川村景明入臺北,以騎兵略淡水。十八日,能久親王至。二十一日,總督樺山資紀亦至,遂開府於此,以理軍民之政。
第二部分獨立紀(3)
臺南既聞臺北之報,議奉永福為大總統,不從。請移駐郡治,強之乃許。設議院於府學,以舉人許獻琛為議長,廩生謝鵬翀、陳鳳昌等為議員,郎中陳鳴鏘為籌防局長。士民上書論戰者項背相望,乃議防守之策。以知州劉成良統福軍駐旗後炮臺,提督陳羅統翊安軍備四草湖,中軍遊擊李英統鎮海軍備白沙
《臺灣通道規劃圖》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