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5 (第1/2頁)
江南知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非殺人遊戲。
但作為戰場出奇取勝的法寶——水攻與火攻,因其攻勢來勢洶洶,完全脫離人之掌控,故而戰事一起,城中眾人之生死只能全憑天意。這種情況下,為順利奪城,諸侯們也顧不上替敵國體恤百姓了。
譬如當年白起攻打楚國鄢城,便是挖百里長渠,引流以水攻勝之,接著才順流而下攻下楚國都城郢陳,逼得楚王一路逃亡遷都壽春。
王翦忍不住嘆息一聲,“王上,孟子有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七國之民本是周王室之民,本無韓趙齊楚燕魏之分,我大秦滅六國乃義戰,是為結束這五百年戰亂紛爭,是讓世間千千萬萬的百姓安穩度日,若要如此,便只能捨棄大梁這數十萬百姓!”
張良急忙上前一步,揚聲道,“萬萬不可!列國分裂五百年,君王不同、文字不同、風俗不同,秦國口中的義戰,在他們眼中乃不義之戰,心中將是何等惶惶不安?王上若要坐穩這天下之王,便要將天下之民皆視為您的子民,以仁政安撫之!如此一來,無論為一人而殺萬民,還是為萬民而殺一人,皆不可取”
“一旦大梁百姓不保,他們浮屍城外之慘狀,便會成為紮在天下萬民心中之刺屆時,秦國縱得到六國之地,亦得不到六國之人心!”
嬴政不由劍眉微蹙,自從知曉後來之事,他這數月間,便盡力在穩住朝堂與安撫百姓之間,不動聲色地保持著各方勢力的平衡。
可眼下之困局,堪稱進退亦憂,兜兜轉轉,彷彿又回到了原地——如何才能攻下大梁,又能不傷大梁之民?
他說出了方才告訴王翦二人的假設,“魏國近日朝堂混亂,民心不穩,屆時秦軍若設法誘民出城”
張良搖首道,“王上,魏王雖廢了太子假,太子假或會奮而擊之,或會取而代之,卻絕不會聯合秦軍開門迎敵,將自己變成秦國之階下囚;魏國百姓雖對君王失望,但大梁有堅兵三十萬鎮守,這些士卒大多乃魏武卒世襲子孫,魏國雖落魄,他們雖空有頭銜而無封邑,但為家族之聲名,他們絕不會背叛魏王之令,待戰事一起,莫說讓他們如韓國士卒那般裡應外合,便是讓他們放百姓出城亦難於登天吶”
王翦和桓猗對視一眼,王上先前的預估過於樂觀,實則他們與魏軍多番打交道,早有此判斷:魏王有堅城固守,絕不會主動出來投降,不然豈能苟延殘喘至今?所以到了最後關頭,大梁只能以水攻之。
可這從未上過戰場的韓國人,竟能將形勢分析得與他們的判斷分毫不差,實在令人驚訝!
明赫伸出小手手幫父王撫了撫眉心,一個勁嘀咕道,“張良肯定有辦法的,他可是很厲害的軍師,最頂級那種軍師,好希望他可以幫幫秦國啊”
嬴政心中一動,十分自然地誠摯看向張良,“如此說來,子房可有良策賜教?”
張良微微頷首,又搖頭,“事發突然,臣暫時只找到一個突破口,尚未形成完善之計劃”
嬴政卻大喜不已,抱著明赫來到他身前,順水推舟問道,“既如此,子房可願擔任我秦軍伐魏軍師一職?”
王翦忙扭頭眼含期待看向張良,既然小仙童都誇他,可見這小子是真有本事,合該為秦國所用!
張良一怔,軍師?他身體雖弱,卻常有臥聽鐵馬冰河之志
想到這裡,他不禁月兌口問道,“戰場之中,軍師如人之頭腦,王上竟信臣至此?”
嬴政見他已有意動之心,一時只覺胸中煩悶俱去,神色愈發誠懇,“寡人視子房為知音,若子房願助我秦國千秋大業,寡人與秦國此生絕不負子房!”
明赫急忙企盼地睜大眼睛,直溜溜看著張良,帥哥,快同意啊,你快同意啊
張良對上他清澈純淨的視線,情不自禁對君王道,“多謝王上,臣領命!”
原本,他前來提醒秦王,是感激對方助韓國百姓順利春耕而得豐收一事,不忍教此事摧毀了這位明君的名聲,亦做好被對方盤問“為何要助我”之言,但秦王一句也未問,彷彿他原來就是為國獻謀的秦臣。
這種不被特殊對待的信任,讓他內心十分愉悅,更遑論數月間,他對秦王日漸愈增的敬仰之心,本就有意留在秦國。
涼風習習的碎葉光影間,一晃就到了九月,白撿80多萬石鉅額糧食的趙王,依然沉浸在興奮裡之中。
為此,他在盡數收到黍米後,還下令連擺十日慶功宴,大肆款待公卿大臣,以彰顯自己立下了何等不世之功。
今日,他正與群臣在絲竹管絃中觥籌交錯之時,侍衛進來稟道,“
《被讀心後我助始皇一統四海 作者:江南知微》 分卷閱讀145(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