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譯者後記 (第1/1頁)
[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附近的彼得羅波利斯的一所邸宅裡,飲譽世界的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同他的妻子雙雙自盡離世。留在臥室桌子上的絕命書中寫有這樣的字句:“在我出於自己的意願和神志清醒地告別人生之前,我要迫切履行最後一項義務:向如此美好的國家巴西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向我所有的朋友們致意!願他們在漫長的黑夜之後還能看到黎明!而我,一個過於性急的人,先走了。”茨威格的死無疑是對希特勒法西斯的悲愴抗議,因而引起人們的無限惋惜和哀痛。巴西人民讓這位剛過60歲而又急切期望永寧的茨威格安息在已故國王彼得羅二世的墓旁,所享殊榮,不同一般。
-夢-阮-讀-書www^mengRuan^com.??
斯蒂芬·茨威格於1881年11月28日出生在維也納一個猶太富商的家庭。但優裕的物質生活並沒有妨礙他對自由的追求,對人性的嚮往,美麗的維也納表面上的寧靜也掩蓋不住他那個世紀的動盪不安。他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目睹醜惡的現實,洞察社會的矛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曾和羅曼·羅蘭、維爾哈倫等進步作家一起為和平而奔波,呼喊出“用我的軀體反對戰爭,用我的生命維護和平”這樣鏗鏘有力的聲音。1933年希特勒上臺,茨威格的祖國——奧地利被併吞,猶太人遭到血腥屠殺,他不得不遠離故鄉,流落異邦,1938年移居英國,並取得英國國籍,1941年遷到巴西。身在異鄉的茨威格日夜思念被蹂躪的祖國和滿目瘡痍的歐洲,面對法西斯的殘酷暴行,深感自己的軟弱無力。他固然相信黎明必將到來,自己卻不堪忍受黎明前的黑暗,終於由悲觀而絕望,走上了自盡的道路。然而縱觀他的一生,茨威格仍然不失為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是作為一個翻譯家和詩人開始他的文學生涯。他早年翻譯過被譽為“歐洲惠特曼”的比利時著名法語詩人艾米爾·維爾哈倫(émileVerhaeren)以及法國詩人保爾·魏爾蘭(PaulVerlaine)和夏爾·波德萊爾(CharlesBaudelaire)等人的詩作。1901年,20歲的茨威格發表他自己的第一部詩集《銀弦集》,1906年又出版詩集《早年的花環》。然而,使他蜚聲世界文壇的,則是他的小說和傳記文學。
茨威格不僅擅長撰寫長篇的文學傳記,同時還著有不少膾炙人口的短篇特寫。《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便是他的歷史特寫(historischeMiniaturen)的結集。這些短篇特寫和他的長篇傳記一樣,寫的都是真人真事,正如茨威格在本書的《序言》裡所說:“我絲毫不想透過自己的虛構來增加或者沖淡所發生的一切的內外真實性,因為在那些非常時刻歷史本身已表現得十分完全,無須任何後來的幫手。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別想超過它。”所以他把這12篇作品稱作歷史特寫,而不是歷史故事(historischeErz?hlungen)或歷史傳奇(Legenden)。
茨威格的歷史特寫,不僅遵循忠於真實的原則,而且題材廣闊,善於運用文學的各種藝術手段(氣氛的渲染、環境的供託、旁襯的筆法、心理的刻畫……)描繪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再現了永珍紛呈的歷史畫卷。《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於1927年問世之初,僅收歷史特寫五篇,但在當時已是最受歡迎的暢銷書之一,1943年此書再版時增補至12篇,時至今日,半個多世紀過去,讀者仍然有增無減,是今天西方新一代的年輕人最喜歡閱讀的文學作品之一。聯邦德國菲舍爾出版社在1979年發行了此書的第19版。
茨威格的這些歷史特寫,不僅是文學藝術,而且可以從中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為方便中國廣大青年讀者,譯者為每篇做了題解和加了註釋,限於譯者水平,譯本中疏誤之處在所難免,祈望多方指教。
舒昌善
1985年冬記於北京師範大學
《人類群星閃耀時讀書分享ppt》 第一版譯者後記(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