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017章 名門望族煊赫府 (第1/3頁)

鏡鸞沉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樓船啟程離開涿州,繼續向北。

眼瞧著京城越來越近,青枝和碧蔓都是喜形於色。沈天璣因隔了一世未見父母家人,心頭亦是止不住的興奮激動。倒還是李媽媽沉得住氣,開口提點了沈天璣一番。

“四姑娘,雖說咱們離京也只有兩載,可兩年前姑娘年紀尚小,如今恐有些事情不大記得了。有些事情老奴少不得要跟姑娘嘮叨一番。”

她頓了頓,見沈天璣瞧了過來,認真靜候下文的模樣,這才抿抿唇,繼續道:“想必姑娘也曉得,如今咱們敬國公的爵位雖還在太老爺身上,可沈府當家主事的已經是老爺和夫人了。姑娘您是老爺和夫人唯一嫡出的閨女,在沈府甚至是整個大昭都是獨一份的,再沒有比姑娘出生更貴重的世家小姐了。姑娘在姑蘇隱居,吃食用具都喜歡從簡,萬事也特意不出挑,這本是好的,可若是回了府,就再不能如此,莫教別人看輕了姑娘去。不說外人,就說咱們京城的府裡可還有三位姑娘呢!四姑娘身為長房嫡女,可要拿出該有的風度來。京裡不同於姑蘇,上下可都有人時時盯著,便是言行舉止出了一分差錯,也會有些碎嘴的編排出極難聽的話來。”

一開啟話匣子,李媽媽就各種不放心地嘮叨半日,沈天璣配合著偶爾點點頭,思緒卻飄遠了。

她沈天璣出自大昭最顯赫的世家大族,真真正正的詩禮簪纓之府,鐘鳴鼎食之家。

已作古百餘載的第一代敬國公沈運之乃是聞名天下流芳千古的書聖,不僅一手筆墨風骨之極,為世代所傳誦,且是大昭開朝建國後的第一個狀元,三元及第,風光無限。歷任大理評事、秘書郎、司天丞、左司諫、禮部侍郎、左丞、吏部尚書,以三十二歲就拜尚書右僕射,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個宰相。

沈運之在任期間一心推行富國強兵之法,其中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等都對大昭王朝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當時的□□皇帝將之引為密友,多次與之秉燭夜談,氐足同榻而眠。沈運之晚年被封為敬國公,世襲罔替,成為大昭少數幾位異姓王侯之一。

敬國公沈氏幾代以來開枝散葉,封妻廕子,不斷繁榮,到如今,沈家官員在朝在野不知凡幾,再加上姻親故舊,門生朋友,大家同氣連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今大昭世家無數,唯推姑蘇沈氏、汝陽林氏、臨安蘇氏和襄陽顧氏這四大望族為首。而這四大望族之中,沈府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沈府家主沈和清嫡親的妹妹沈和湄,正是天子親母,當朝太后。沈府地位顯赫,聲望鼎盛,由此可見一斑。

兩年前,時任朝廷一品中書令的敬國公沈遠鯤,以年邁為由,向當今昭武帝遞了奏章欲辭官歸隱。昭武帝準了奏請,也卸了祖父中書令的職位,但卻出乎意料的給了祖父一個太子太保的一品虛銜,這對於致仕之人來說可是莫大的榮寵,代表了帝王和朝廷對官員為官期間政績的褒揚。可以說祖父這一致仕,不僅沒使沈府走入低迷,還使沈府聲望愈發的水漲船高,在天下世族大家之中威望欲盛。

自古帝心所向,文武百官自是可命兒地巴結。昭武帝表達了對沈府的信任,天下人焉有不擁戴之禮?祖父回了姑蘇本家,遠離京城的喧囂,不問政事,竟真是要過清淨日子的派頭。此舉,前世的沈天璣或許不懂,可現在卻也能窺探一二,他老人家正是要為時任吏部尚書的父親將來的仕途做鋪墊。

果然如沈遠鯤所料,早在今年五月,原左相尹光裕以年邁致仕,沈和清就遷為尚書左僕射,躋身政事堂重臣之列。

如此,沈氏以當朝左相以及當朝太后為首,繼續維持著大昭世家大族中最顯赫一員的榮耀和地位。

坊間百姓有云,大昭除了天子帝王家的納蘭姓氏外,最顯貴的莫過於敬國公府沈姓。

自沈運之傳至今,沈府歷經數代,每代都是子孫繁盛。旁支暫且不提,就單單說如今承著爵位的沈遠鯤這一支。

沈遠鯤本是沈府長房嫡長子,他還有兩個同母嫡出的胞弟,都在外地任職。另外幾個庶出兄弟,也早就分出去單過。沈遠鯤的正夫人柳蘭綣出自同為勳貴之家的柳氏。

這柳蘭綣卻是個多子多福的富貴女子,共生育了五子一女。

長子沈和清,如今位及相位,娶的是汝陽林府的嫡女,此女賢良淑惠,持家得當,頗有才幹,且育有三子一女,個個都是京城年輕一輩中極出挑的。

次子沈和源,官至大理寺卿,雖不及其兄的身高位重,但為人清貴剛正,頗有賢名。

三子沈和涇,並非柳蘭綣所出,是當年沈遠鯤一名小妾

《盛世獨寵完整版免費閱讀》 第017章 名門望族煊赫府(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