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不能自已的入世關懷,所以敢昂首向世人宣稱,他是“聖人之徒”。就如孔子對自己之作《春秋》,恐將被人汙衊,而喊出“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充滿自信,昂然前行!
時人誣枉孟子好辯,誰是誰非,其實相當明顯。我們可以說:閒先聖之道,拒楊、墨,放淫辭,正是孟子對歷史負責、(新浪讀書獨家首發)向自己交代的勇敢表現。我們可以從孟子的急切申辯處,看出他對孔子之推尊,以及維護孔學的熱切程度。而後世維護真理的文士,如諫迎佛骨,以護儒教,雖被貶官潮州,也不更易其理念的韓愈;如傳佈學理,以傳聖道,雖被斥作偽學,也不稍悔其行的朱熹,其實都有幾分孟子的影子在。原來孟子強烈地向楊朱、墨翟挑戰的同時,早為後世立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英勇典型。
(八)
孟子去①齊,充虞②路問③曰:“夫子若有不豫④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⑤。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⑥,則過矣;以其時⑦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⑧也?吾何為不豫哉!”(《公孫丑》下·一三)
章旨
孟子說明自己憂世心切,且有平治天下的能力與抱負。
註釋
①去離開。
②充虞孟子弟子。
③路問在路途中發問。
④豫悅也。
⑤名世者名傳於世的賢人。
⑥數指五百年的週期數。
⑦時時勢。
⑧捨我其誰除了我,會是誰呢?
析論
孟子不被齊君重用,黯然離開齊國,一心想推行仁義、禮治的政治抱負再度落空了,一時間百感交集,感慨隨之俱來,不免有了不悅的臉色。弟子充虞誤以為孟子臉色不悅是因為心裡有所埋怨,所以婉轉提出疑問:君子不是應該“不怨天,不尤人”嗎?然而孟子的不悅神情,並不是因為心裡有所埋怨,而是自認為處在賢者應當興起的歷史週期上,上天如果要平治天下,除了他,還有誰能擔負此重責大任?此時竟沒能讓他遇上聖明君王,來實踐心中抱負,或許天意還不想平治天下吧!孟子當時目睹生民塗炭,大道隱沉,哪能不憂痛於心?所以才會有了不悅的神情出現。但如果說他有一絲一毫“怨天尤人”的埋怨,那是斷然不存在的。
孟子這段話中提到兩種修養,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與深思:
其一是“不怨天,不尤人”的涵養。能樂天知命,才能“不怨天”;能反求諸己,才能“不尤人”;不怨天尤人,自然無入而不自得。常人習性,凡遇挫折、失敗,無不急忙諉過卸責,千錯萬錯,都是他人的錯;如果找不到諉過卸責的物件,矛頭一轉,全歸咎給上天,於是怨天之音不息,尤人之聲不絕,嗔怪怒怨,漫天彌地,以至反省工夫消失殆盡,可不戒哉?
其二是“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氣概。孟子曾說:“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盡心》上·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滕文公》上·一)句句鏗鏘,豪邁之氣躍然紙上。這股“捨我其誰”的氣魄與擔當,是使人奮進的原動力,值得年輕人好好地學習。
孟子卷·論行為(8)
不過,“捨我其誰”亦不能無限制的擴張,仍須衡量環境、時局而以理義節制之。如果不能剋制,則很容易淪為迷戀權位、爭奪利益,而無所不用其極的無恥、鑽營之徒。在民主多元的社會中,面對政治,尤其更要有開闊的胸襟,承認別人也會有“捨我其誰”的雄心與理想,以及可以做得比自己好的可能性。
(九)
景春①曰:“公孫衍②、張儀③,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④,安居而天下熄⑤。”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⑥也,父命⑦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⑧,必敬必戒,無違夫子⑨。’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⑩,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二)
章旨
孟子說明:唯有能做到行於禮、居於仁、由於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可以稱作大丈夫。
註釋
《大學孟子中庸論語》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