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笑傲網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章 曲哲這個男人
1
到美國以後,曲哲養成了一種習慣,下班回家後總是先開啟音樂,再去洗漱,然後準備晚飯。吃飯的時候他也用音樂陪伴,曲哲喜歡聽美國的鄉村音樂,喜歡聽深沉的愛情歌曲和那種男中音唱出的憂傷情調。音樂是溫暖的春風,會驅散人心中的惆悵。音樂是女人的手,會為你撫平創傷。
曲哲意識到這是一種孤獨的表現,長期一個人待在空蕩蕩的房間裡,他需要聲音,人說話的聲音,即便女兒唯唯吵鬧的聲音讓他回憶起都覺得甜滋滋的。
孤獨創造了音樂,它融入了人們的生存信念。人們借音樂來驅趕孤獨,也借音樂感悟孤獨。對曲哲來說,孤獨並非都是苦悶,也並不都是悲哀。他有時喜歡一個人獨處,就那麼自己安安靜靜地待著。因為群體聚會太嘈雜,時間久了,他會尋求一種解脫,就像孤獨久了要尋求一種群聚的歡樂一樣。
有時外界對排除孤獨沒有幫助,就像紐約一樣,出門見到的都是人,它只能給你製造一個嘈雜的環境,而無法撫平你內心的惆悵。有時曲哲覺得孤獨無助,它伴隨著自己與生俱來、與心俱在。有的人孤獨時會從文學作品中尋求慰藉,曲哲則看大量的當地報紙,還隨時記筆記。讀《華爾街日報》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課,就如同在巴黎時天天看《費加羅報》一樣。
在曲哲看來,抗拒孤獨最好的辦法還是音樂。他會從音樂中感受到一種忘卻,讓音樂沖淡孤獨,讓孤獨感染音樂,讓斷裂的生活節奏得以重新連結。音樂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走進了他在紐約的生活。
後來想起這種習慣時,他才知道潛意識裡,自己是用外界的聲音來抗拒自己內心的孤獨。音樂融化了人的意志,也就稀釋了孤獨。他一直不太喜歡聽搖滾樂,像其他年輕人似的大聲吶喊,發洩孤獨。他喜歡安靜地坐在一個角落,用心來體會音樂,用音樂來忘卻孤獨。
在一首首優美的鄉村音樂中,曲哲感到了心靈的平靜。他還伴著鄉村音樂邊聽邊唱,就像國內的卡拉OK似的。只是曲哲沒有光碟的播放機,沒有畫面,沒有提示的歌詞,因為美國不興這個。他就把歌詞印出來,訂成一本,那都是五六十年代美國的流行歌曲,都是那些著名的歌手演唱的,裡邊大部分唱的是失落的愛和無助的孤獨。
其中有首歌中文翻譯過來就叫《唯有孤獨》,是羅伊?奧爾比松作曲並首唱的。他是上個世紀30年代出生於美國德州的一個鄉村歌手。60年代面世後,這首歌迅速入選排行榜前十名。以後由於著名歌手桑尼?詹姆斯以鄉村風格再次翻唱,使它一度榮登流行音樂排行榜首,連續三週高居第一。
曲哲感到這首歌曲和他當時孤身一人的處境挺相配的。
2
曲哲到紐約的時候是個冬季。窗外兩排樹的葉子早就掉光了,孤零零的。從樹枝的縫隙中曲哲每天都可以看到街對面的一個家庭,出出進進的,那是一個在曼哈頓下城炮臺公園區少見的連體雙層住宅,獨門獨戶。主人從自己家單獨的門走下臺階,就到了街上。那家裡有好幾個孩子,男男女女,常常是一群人集體出動。曲哲一次次從空蕩蕩的房間中看著這家人的出入,想念遠在異國的妻女。以前曲哲離開她們從來沒有超過一個月,而現在幾個月都過去了,仍然見不到家庭團聚的曙光。
其實曲哲奉調到美國一開始,簽證就辦得不順利。曲哲只好把妻子杭湛和女兒唯唯安頓在加拿大的姐姐家,獨自一人先到紐約工作。
他們一家本來在法國過得好好的,可是曲哲想換個地方生活。一個城市待久了,總會生厭,即使像巴黎這樣的花都。其實杭湛不願意離開巴黎,她已經習慣那裡安逸的生活了。唯唯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法國小朋友,那也是生她養她的城市。但她畢竟年紀小,不經事,從來都是像小狗一樣任隨父母將她帶到哪裡,結果適應新環境最快的還是她,而不是像曲哲這樣歷經滄桑的大人。
曲哲以為去美國的簽證很好辦。他服務於一家中國的投資公司,公司在美國的業務很多,投資的專案也大,常向那裡派人,以前沒遇到什麼大問題。可是曲哲辦簽證時,正碰上中美關係處於緊張的時期。美國的眾議院公佈了一個對華報告,稱許多在美國工作的中國人都是搞情報的,結果那幾年美國人給中國人的簽證十分嚴格。許多人都被拒絕了,曲哲也是其中的一個。
曲哲遞上工作申請三個月後,收到了美國移民局的通知,要求補材料。那個通知長達十幾頁,由於不熟悉美國移民政策,曲哲花了一天時間才把這個通知書搞明
《唯有孤獨不可負》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