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拜請甘先生教導 (第1/2頁)
祝家大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惑自然是要解,甘奇頭前說了那麼一大通話語,也就是為了引出這個問題。
便聽甘奇環視一圈,開始解釋:“諸位思慮一下,我大宋開國至今,馬上快一百年了,人口漲了三四倍,田畝可有多出來三四倍?”
蘇轍此時真成了個認真的學生一般,立馬答道:“道堅兄,人可以越生越多,越養越多,田畝卻哪裡能憑白變出來?能產量的好田好地,歷朝歷代千年耕耘而下,能開發的早已開發出來了,能開荒出好田好地之處,早已被人佔在囊中,豈能還留在荒野裡等人去?就算開荒,那也是一些貧瘠之處,種些瓜果菜色,種不得多少糧食。所以田畝之數,哪裡能翻倍來漲?便是官家所言,也說天下出產,已有定數。”
“對,天下出產,幾乎就已是定數了,那多出來的幾千萬人,怎麼又有飯吃呢?”甘奇問道。
“那是我大宋地寶天華,物產豐富,再加上朝廷勤修水利灌溉,種植之法,種植用具,也多有發展,不是前朝能比。所以才養得活萬萬人口。”蘇轍能當宰相的人,自然見識不一般。
甘奇點著頭,說道:“嗯,子由大才。但是歸根結底,再如何發展,田畝數也並不能憑空變出來,田間的出產,也不可能翻倍來漲,一畝多收些許糧食,那也是盡了最大的人事,上天也有恩賜。也就是說,開國之初全國一年產多少糧食,到得如今,這個總數也並未增長許多,反而人口暴漲了三四倍。天下之錢糧,不在民,就在官,如此說來,人口暴漲,養活這些人口需求的糧食就越多,是否意味著朝廷其實收入反不如以前?”
蘇轍想了想,脫口而出一語:“道堅兄此言也對,但是呢……好似又不對,按理說,朝廷歲入錢財的數目,當是比開國之時多了許多,如今一年歲入可達六千萬貫呢。”
蘇轍說得也不差,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通貨膨脹的問題,不是錢的數目變多了,就代表收入漲了。
“但是子由兄有沒有想過一個道理,開國之初,一頭牛三貫錢,而今牛價早已達到了十貫。這錢,到底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若真是變多了,為何朝廷反而入不敷出了?”甘奇問道。
蘇轍舔了舔嘴唇,蘇軾直接答道:“道堅此言有理,此言有理,朝廷歲入之錢數變多了,並不代表朝廷收入就真的變多了,反而是不如以前了。那這又與亂事危機有什麼聯絡?”
甘奇笑著說道:“這就要說道危機應對之道了,打個比方,比如全國一年產出之糧,共可養活萬萬人口,開國之初,全國三千多萬人口。若是河北河東大旱,有一千萬人口受災,朝廷救之,是否不難?”
“那自是不難,隨便一算,全國其他地方之糧,足夠養著災民一年都不難,待得大災過了,明年再耕就是。”蘇轍答道。
“那又比如現在,全國一年產出之糧,依舊能養活萬萬人口。如今全國算八千萬人口,河北河東還是大旱,有三千萬人口受災。朝廷救之,可難?”甘奇再問。
蘇轍心中一算,大驚失色,連忙說道:“且不說河北河東受災不產糧食,就算還以養活萬萬人口的出產總糧數目來算,也救不得三千萬人口之大災也。”
甘奇立馬再發一問:“救之不得,會如何?”
會如何?蘇轍都用膝蓋去想,也能知道會如何?還能會如何?自然是揭竿而起,劫掠四方,大賊一旦起來,這就是雪上加霜,這個時候朝廷窮得怕是連出兵平叛的糧草都缺,後果……後果不堪設想。
甘奇說的這個道理,很簡單。人口暴漲了,其實就是整個國家應對危機的能力變低了。就比如,一個家庭,本來有五個人口,一起勞作生產出能養活十個人的糧食,有一塊田被大水沖毀了,問題不大,勻一勻,大家還能都吃飽。
二十年後,這個家庭有了十個人口,生產出來的還是十個人的糧食,忽然有一塊田被大水沖壞了,那麼就得有人餓肚子了,這餓肚子的人,怎麼辦?他想吃別人的,別人願意嗎?別人吃飽,他吃不飽,他鬧不鬧?
在一個小家庭裡,鬧一鬧,還就過去了,全家一起勒起褲腰帶過日子,興許還勉強過得去,甚至到外面借點外債,總不至於讓人餓死。
但是這個問題升級到整個國家,餓一天,忍一忍,餓兩天,小偷小摸,餓了三天,只怕無數人就得拿著刀槍棍棒去搶了。
歷史也一次次證明了這個問題,從漢唐,到宋明。中國這片土地上承載人口的能力,依照生產力水平慢慢增長,漢大概就是五六千萬人口,唐大概就是七八千萬人口,宋在一億左右,明在一
《回到北宋當大佬電視劇》 第一百七十章 拜請甘先生教導(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