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新生活 (第1/2頁)
文飄過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齊伯他們沿途留了記號。後頭沒了追兵,沈雲他們只用了三天的時間趕上了大部隊。
一千多人偽裝成一支大商隊,浩浩蕩蕩的直奔菱洲。
經過一年多的歷練,聽風堂已經完全能勝任開路之責。有他們在前頭開路,沿途的土匪毛賊、兵痞等皆望風而逃。是以,一行人按計劃在年底之前如期趕到南遷的第一站,菱洲望春縣。
去年秋天,李憶以沈雲的名義在這裡的南郊置辦了一個大莊子。
有趙宣他們打前站,一行人中午趕到莊子裡,馬上就吃上了熱飯熱菜。傍晚的時候,一千多人,連同馬、騾子等大牲口都安頓了下來。
聚在莊子裡,大家熱熱鬧鬧的過了大年。待到正月初五,男營各部和年輕女眷們,在他們的營主帶領下,出莊而去,分赴其餘的七處莊子。
那七處莊子也是鋪子整合之後,李憶他們在這邊的產糧區置辦下來的新產業。規模都不及大莊子,最遠的那一處出了菱洲,隔著七百多里地。最近的就在隔壁縣。它們象星星一樣散落在大莊子的四周。
至於大莊子,則被沈雲當成了大本營。各家各戶的老人孩子,體弱的女眷,居於莊子的最裡邊。再往外依次是沈雲的主院,聽風堂、私勇的總部和女營營房,最外圍的是神箭營的營房。
不管以前是有中級武師功名伴身的大老爺,老坊主,還是跑腿報信的小廝,都齊齊化身莊戶。從此,他們將過上跟在仙都城裡完全不同的生活:閒時,不分男女,大家一齊練功、巡邏、養田、修補田舍;忙時,男丁們一齊捲起褲腿下地種田。女眷們做飯、送飯。
在這裡,沒有仙都的燈紅酒綠,早上一開門,看到的是四周連綿起伏的青山;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喧鬧,有的只是雞犬相聞的寧謐。
但是,沒有人抱怨半個字。隨著第三批私勇入營,私勇幾乎已經覆蓋了三條街的所有青年男女。開蒙、練功……一年多下來,第三批私勇也進步神速度。他們中間竟然有十三人先後凝結出了真氣。至於第一批和第二批的私勇,凝結出真氣的比例如今已達到六成。
而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在六歲的時候都被各類武館判為沒有習武的資質。
成功是激勵人們更加憤發圖強的最大動力。所以,人們來到菱洲後,不但沒有離開熱鬧大都市的失落之感,而且都暗自慶幸不已——終於可以清清淨淨練功了。
至於下地種田……每一次都是主公身先士卒,第一個脫了鞋襪,率先跳進田裡。主公尚且如此,他們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做完一天的農活後,再靜下心來練《小***》,明顯感覺比平常的效果要好一些。
現在,練功絕對是人們擺在心頭第一位的存在。有了這個發現,傻子才會排斥下田種地。
相比於仙都,菱洲的春天要來得早許多。正月未過,天氣就已經很暖和了。終於可以脫下笨重的冬衣了。然而,莊子裡的人們還沒來得及充分感覺春裝的輕快,外面突然生變。
大莊子的周邊出現了衣裳襤褸的遊民。
最初都只有十幾二十人在莊子外邊遊蕩。得到了善待之後,他們呼朋喚友……象流雪球一般,短短的四五天之後,大莊子的外邊已經圍了兩千餘人。
沈雲出動了聽風堂打探他們的來歷。讓他哭笑不得的是,這些人裡有近一半是周邊的莊戶人家。去年,這裡遭了蟲災,秋糧幾乎顆粒無收。大多數人家就是靠野菜餬口。而初春時節,山裡的野菜還未長出來,有些人家連野菜湯也斷了頓。不過,更多的是,聽說這裡施粥,抱著能省一頓是一頓,或者有便宜不佔,白不佔的想法,拖兒帶女的閤家趕了過來。
對此,沈雲沒有立刻做決定,而是選擇召開小隊長以上的會議,讓趙宣親自在會上通報。
聽完後,不出他的意料之外,會場象是炸開了鍋。很多人氣紅了臉,紛紛指責:
“老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真要是家裡斷了糧,鄉里鄉親的,勻一口吃的出來,也是該有的道義。他們這叫什麼事啊?有便宜不佔,白不佔?合著是把我們當冤大頭呢。”
“這些粥是用來救濟那些沒飯吃的災民的。他們這叫做沒人性。一群畜牲!”
“照我說,就該用大棒子把他們打一頓狠的。”
……
沈雲不置可否,待眾人發洩得差不多了,這才抬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然後,他看向齊伯,問道:“齊長老,你給大家說說,我
《乾龍乾向水流乾怎麼解釋》 第四四三章 新生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