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來沒有這些展示,這些狀元也就隱身於人海中了,各自的身手彼此瞭解不多,最多也是在社會上出的各類狀元集上見識了。

在眾多狀元中,還有些少年大學生,他們確實很出色,我就見識過一位。那是2004年開學初,我去北大萬柳宿舍區採訪2004級研究生報到現場。早晨到達現場後,已是人頭攢動。現場的校領導聽說,本級有一位14歲的少年碩士生,我當然想見見他。不久,有人領來了一位小孩——14歲的王大可。他看上去很瘦弱,穿著一身破舊的衣褲,腳上蹬雙黑布鞋。王大可特別內向,說話聲音奇小,校領導問他問題,他就一個勁兒笑和點頭,但他確實是位超常的孩子。小小年紀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以優異成績考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之前他並沒有上過普通高校,完全透過自

類似王大可這樣的孩子,每年入學都會受到媒體的追逐,被稱之為“神童”。王大可當年入學初,京城有少數幾家媒體做了報道,後來,他本人拒絕採訪,北大校方也為其“擋劍”,其實,這樣做是明智的。有了先天的聰慧,畢竟還是個孩子,在成人化的大學校園裡,心理和生理都會受到很大沖擊,應該有個緩衝帶。這是有前車之鑑:2007年,年僅31歲的張世明因精神方面疾病突然去世,而他本人曾經是位智商高達148的神童。張世明11歲從小學畢業,12歲從初中一年級一躍到大學一年級。13歲的張世明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求學,創下了該校最年輕的外國留

好在,後來在北大,我就沒有再聽到王大可的訊息,相信他正在安靜地成長。

努力在後天

北大的牛人,除了先天聰慧者,更多的牛人,是從大一開始就勤勤懇懇努力者,最終也修煉到牛人的級別。

2007年1月,北大元培計劃班範申請到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將開始為期5年的博士深造。範申請到的專業是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他是哈佛該系在中國錄取的6名全獎博士生之一。

其實,範是被保送至北大,入學前已算是學習牛人:他在高中時代把大學8本化學教材“縮”成8本筆記,然後“縮”成4本,最後每本“縮”成僅30多頁。2003年1月10日,他在全國化學奧賽中獲得一等獎,最終問鼎北大。

難能可貴的是,范進入北大後,並沒有沉醉在以前的成績中。大一下學期,他選擇了化學專業,大二時,他進入北大奈米化學研究室。由於實驗室裝置白天多有博士生使用,作為本科生的範只能趁著晚上做實驗,熬夜到兩三點是家常便飯。憑著天賦和勤奮,2006年9月,範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了“控制轉移碳奈米管陣列技術”的發明專利。最終憑藉卓越的學術成績,被慧眼識珠的哈佛相中,給予了5年高達萬美元獎學金。

北大學習氛圍濃郁,要不就不會出現“佔座風波”。白天,大家都是忙忙碌碌,必修課、通選課、公選課一個都不落,到了週末,還有不少學生忙著修雙學位。晚上,自習室總是滿滿當當的,圖書館內到處是讀書的學生,更有甚者,夜晚還會到北大南門的各家餐館內苦讀。

這樣的努力,總會換來風光的時刻。每年北大總會評選一批獎學金,這些學習牛人總會榜上有名。北大獎學金名目繁多,學習牛人們也多半都獲得最高獎學金。學習好,最明顯的要體現在畢業前夕,院系排名前列的學習優秀生,會被推免為碩士研究生,沒有了考研的後顧之憂。更牛的學生,則會在畢業前的聖誕前夕,隨著雪花飛舞,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的Offer隨之而來,這一刻,就是對學習牛人最好的褒獎。

第十四章 非土著的PK路(1)

傍晚6時許,北大圖書館南門緩緩駛來一輛輪椅車。它的主人是一位女士,她輕便地駕駛著,從我的身邊緩緩駛過,透過南門無障礙通道駛入圖書館。這一切,我一直默默注視著,眼中充滿敬意。我早就知道她的名字——郭暉,北大百年曆史上第一位殘疾女博士,透過自學邁入北大。

北大的本科生總是標榜為“土著”,而如郭暉一般,沒有經過北大本科經歷的北大學子,被戲稱為“非北大土著”。這不是北大學子特有的情結,但凡國內名校都有此類現象,甚至國外名校也如此。哈佛大學的哈佛學院(本科生)也一樣有優越感。畢竟四年的本科生活浸潤,收穫的養料是豐厚的,土著們有驕傲的資本。但從我接觸的非北大土著們身上,更能感到他們與眾不同。他們通往北大的PK路充滿荊棘,更令人尊敬,也給我們更多啟示。

開啟夢想

《左清華右北大中間一個》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