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146百態之親貴 (第1/2頁)

蒼山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趁入冬前最後一段暖和時間,閒不住的農夫們又開始冬耕種麥了。

十月的一天早晨,鄧闊兒緊扶著鐵犁,隨在老黃牛身後,將秋季收割後剩下的粟禾根莖一塊塊地犁出地面來。

鄧仲自認有一把子力氣在,可不願被人笑話,負責牽老黃牛的谷老焉幾次要求換把手,都被他拒絕了。

南下已半年多,家中積攢的糞肥已是不少。新婚不久的少年吳樸照例去了學堂,兩人身後,是初為婦人的谷氏十斤將糞團一把把撒入地中。

妻子周氏已有三月身孕,鄧仲可不敢讓她下地來做重活。

當然,若不是因性子倔強的谷老焉,鄧闊兒自己也絕不會那麼勤奮,此時多半要躺在家中陪妻子的。

作為本郡太守的兄長,鄧仲即便沒任何本事,也能活得很滋潤的,不過人總得做事情不是?他沒去測試勇卒,沒求當官,卻願意老實地做著農戶,只不過小弟破例將自己的戶籍劃為一等功民罷了,其餘,也與別人一般。

在南陽時,父親可只得十餘畝地,待百畝地到手,鄧闊兒才有些犯難起來,不料谷老焉領著一對孫兒加入戶中來後,又多出女醫匠十斤的四十畝,共一百四十畝地,活計可不輕鬆,這才讓鄧仲乾瞪眼,他家又不能學其它功民一般,因主要勞力從軍而請人來幫忙。

本來不用特殊照顧,鄧仲一向豪闊,人緣甚好,要是肯吱聲的話,相信願意來幫忙的人絕不在少數,可那得欠下不少人情,還是能免則免。

他不願叫人幫忙,地中活計只是自家來的話便算繁重。好在精明的弟弟暗中給支過一招,春季時,都尋梨、桃果種來種下,今後幾年內雖收成不多,日後卻會可觀,做一戶專職果農人家。待日後果樹成熟,錢糧自可換得。這比年復一年耕種要清閒許多不是?

當然,這是建立在河南一直安定富足的條件下的,對這樣的提議,谷老焉便絕對不贊成,亂世中掙扎過來,老頭早被餓怕了,什麼都抵不過糧食更讓他安心,若再發生饑荒,誰願意拿糧換你的果?

當初組戶時大家可是說好的了。待吳樸滿十六,他們爺孫三個就要分戶出去,十斤的四十畝地鄧闊兒說了可不算,這隻能種糧!

見谷老焉這般堅持,妻子周氏也有些猶豫,小弟的建議鄧仲便給打了個折扣。只種下八十畝果樹,剩二十畝地還是種糧。

果樹地裡,都只是些才冒出的小樹苗,間隙中也能植下不少蔬菜、粟種,在鄧仲心裡,八十畝果地中的產糧不需多,只要能夠交上今年地賦便成。百四十畝地得納二十八石糧,自己是疙瘩二兄,更不會在這點上壞了名聲。

選擇清閒些種其它植物的非只有他家,一些匠民實在忙不過,不用別人教,也將大半地種成果樹或麻、桑。

冬耕種麥,倒並不怎麼累人,多半土地還是要留到來年開春去種粟的,播麥之地有個一二十畝就成,交叉種植即可防夏季時青黃不接,又可給家人們不時換換口味,是個不錯的選擇。

需要犁出的地雖不多,然農家靠天吃飯,十月裡,說不準哪天就變天冷下去,沒得將今日活計推到明日去的道理,總要先做完才能得安心下去,今日一整天他們都準備耗在地裡呢。

三人一直忙活到正午,才犁開三四畝地,待吳樸自學堂歸來,也上前換手幫忙。

吳樸這小子雖做了丈夫,卻也仍只是半大小子一個,他到後沒多久,周氏做好飯饗,將朝食送到地邊來,順便還提了壺蜜水。

如今養蜂之法在河南漸開始傳開,只是菜地、果地甚少,蜂群採蜜只靠往外尋野花,除三崤山附近,產出並不多,鄧仲、吳樸、十斤還有周氏自家卻都愛喝,半年前用雞子與南陽行商換得一罐,日日沖泡下來,如今已快見底了。

人的適應能力總是很強,嫁給鄧仲尚未滿一年,周昭這位才十七歲的大家千金已早變了一番模樣,身無半點奢華之物不說,每日煙熏火燎下來,除那臉上的絕美容顏,她舉止行事與其他農婦已沒多大差別。

周氏送飯食來,四人方才停下活計,將老黃牛牽到道旁樹下拴好,抓些禾杆與它咀嚼,人們則圍聚在樹蔭下開始用飯。

體恤他等勞作辛苦,周氏帶來的除大缽蒸得飽脹的小米飯,尚有用幾個木盒盛著小蔥炒雞子、煮鹹蛋、炒蔓菁、豆腐魚乾羹,可算豐盛。

豆腐為漢高祖之孫淮南王劉安煉丹時偶然製成,這時代流傳還不算廣,魚乾卻是弟媳伍氏所贈。如今雒陽市集也漸有了朝氣,數月來,不少無事的西涼人在洛、河打魚往雒陽換糧,若其等到黃昏

《農夫三國抱歉書友》 146百態之親貴(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