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五十六章 增補閣臣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極殿大朝會結束,朱大明回到乾清宮,休息了一會,繼續前往文華殿與內閣議事。如今閣臣只有兩位,非大朝之日孫承宗多數時候還都不在,所以朱大明得抓住機會與兩人溝通,儘快定下來增補閣臣的事宜,今天明確了閣臣增補的基本原則,朝堂之上沒人明確反對,這是這次大朝的一個重要成果。

進了文華殿,李國鐠與孫承宗都已在座,他們見了皇帝,趕緊起來行禮,禮畢坐定。朱大明先說道:“如今朝務繁忙,而內閣只剩卿等兩位,孫愛卿如今又兼直隸總督,常駐通州,朕意內閣再增兩位閣臣,今日就想與卿等議議增補閣臣事宜。李愛卿、孫愛卿以為如何?”

李國鐠今天進位皇極殿大學士、升任內閣首輔,這是他幾個月前完全想不到的,新皇帝剛剛登極之時,李國鐠處境尷尬,揹著閹黨的嫌疑,不安於位,就是因為皇帝的信任,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三法司與錦衣衛在查辦魏逆及閹黨案的過程中,從魏忠賢、田爾耕私邸舊檔之中發現了很多朝臣黨附魏逆的線索,但涉及到李國鐠的的確是一條也沒有,他的閹黨嫌疑從而逐漸消除,雖然仍有朝臣不恥於同他為伍,但是再沒有人拿這個閹黨的嫌疑說事了。畢竟查無實據的話,就要以誣人之罪反坐了。

而孫承宗今天成功舉薦同鄉成基命升任吏部尚書,自覺皇帝對自己已經是恩遇太過,朝野已有議論,如今增補閣臣,自己不能說太多。正想著,就聽見李國鐠對皇帝說道:“陛下聖明。陛下即位以來勵精圖治,朝中魏黨為之一空,算得上是眾正盈朝。臣以為增補閣臣,如今正當其時。”然後頓了頓,接著說道:“關於閣臣增補,陛下此前旨意甚明,凡無尚書或者督撫經歷,則不能入閣。是以臣以為,增補閣臣人選可在如今京師和南都六部尚書之中選取,京師六部可優先選取。”

督撫之中當然又是總督優先,而朱大明看好的總督,只有袁崇煥和袁可立可為閣臣,但這兩個人又是新任總督,實在不能隨意更換。因此,人選基本上就限定在京師六部尚書的幾個人中間了。吏部不用說了,成基命剛剛接任。兵部也不必說了,孫承宗已是閣臣。剩下的就是四個人了。

想到這裡,朱大明說道:“如此算來,這次閣臣增補,當優先在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和工部尚書之中選取。”

李國鐠、孫承宗對視一眼,說道:“臣等以為,理當如此。”皇帝內心傾向於什麼人,他們經常與皇帝見面議事,還是有底數的。所以,接下來李國鐠說道:“陛下曾有旨意,閣臣增補以知兵事者優先,如今孫閣老兼任直隸總督,常駐通州,臣以為,增補之閣臣中似應有一位兼任軍機大臣。禮部尚書徐光啟、工部尚書李邦華皆以知兵而著稱,此二人或可入閣辦事。”

這正是朱大明想要的結果。但是殿中有中書舍人記錄君臣奏對情況,所以他不得不多說兩句,以免自己的意圖太過明顯:“刑部、戶部如何?”

這次是孫承宗回答:“陛下,內閣和軍機處事務繁雜,晨昏當值,刑部尚書喬允升年過七十,陛下當有體恤老臣之意。而戶部尚書畢自嚴新任尚書,雖擅錢糧之事,卻無知兵之名。與禮部尚書徐光啟比較則資歷略顯不夠,與工部尚書李邦華比則缺督撫之任。是以臣以為首輔所言乃是持正之論。臣附議。”

議完增補閣臣之事,李國鐠又奏報了審理閹黨案的進展,並提交了三法司擬定的閹黨名單及論罪情況,朱大明當然是先留下,之後再看。

孫承宗則稟報了薊遼督師府撤銷搬遷及直隸總督府選址建設情況,一切進展順利,如今北直隸各邊鎮、州府,軍務政務上的上下隸屬關係,都已經理順。軍屯司位於通州的募民屯墾衙門也已搬入直隸總督府,徐光啟牽頭組建的農事院也已經基本就緒,之前佈置的各項事務也是運轉正常。軍屯司從江南購買的糧米已經運達通州,足以應付源源不斷前來應募的災民、難民等流民的吃飯問題。

而戶部為京師及九邊採購的糧食也正陸續運抵通州運河兩岸的戶部倉場,此前的混亂無序已經大大好轉,所有的一切都在逐步走上正軌。聽了兩人的稟報,朱大明也很高興,勉勵他們再接再厲,然後結束了文華殿議事。

回到乾清宮剛剛用過午膳,就聽見王承恩過來稟報,說禮部尚書徐光啟、工部尚書李邦華請求覲見,朱大明當然是立刻召見。先是見了徐光啟。

徐光啟精神矍鑠,狀態很好,先是說了農事院的安頓情況,然後又談了遣人到閩粵兩地收購土豆、甘薯、玉米良種等進展,最後則談到了曆法修訂的必要,並提議聘請西洋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五十六章 增補閣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