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十三章 議開河套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世的崇禎皇帝,當然知道洪承疇所說的沒有錯,歷史上楊鶴總督陝西三邊的時候,面對的就是這樣的問題,有產出的耕地多數集中在世家豪族的手中,而荒山野嶺之地由於連年大旱的緣故,也沒有多少屯墾的價值。

想到這些,崇禎皇帝對洪承疇點了點頭,緩緩說道:“洪愛卿所言有理。然而朕任命愛卿為陝西巡撫,便是想要愛卿解決陝北的民亂。若是募民屯墾難收奇效,陝北之事如何了結?”

說完這話,崇禎皇帝又分別看了看李國鐠和徐光啟。李國鐠於是說道:“臣以為,陝北民亂可以剿撫並用,殺其為首者,賊首所裹挾之亂民,可採取如今通州之做法,以共代賑,或開礦、或屯田,給其溫飽,久之陝北民亂必然平定。”崇禎皇帝點了點頭,然後看向徐光啟。

徐光啟說道:“陝北之亂,根源在於土地貧瘠,土地之出產不足以養活地上之百姓。臣以為,一則可在陝西大力推廣新型農作物,增加土地之出產,二則可移民,將陝北貧瘠之地百姓移往土地充裕之處安置。”

聽完這些話,崇禎皇帝點了點頭,對於陝北民亂的治理,他的想法有三條,一是移民,二是屯墾,三是剿滅。那些後來著名的賊頭能殺當然要殺,但若是不把動亂之源解決掉,即使殺了他們這些賊頭,也還是會出現更多賊頭。而陝北動亂之源,就是那上百萬的窮苦百姓,這上百萬的饑民沒有了的話,陝北想亂都亂不起來。

崇禎皇帝看了看在座的三位大臣,深思片刻,然後對著洪承疇又說道:“洪愛卿聽了兩位閣臣之言,有何感想?”

洪承疇來之前自然早就有了想法,於是躬身說道:“陛下,兩位閣老所言,令臣身受啟發。臣以為陝北饑民雖也是陛下赤子,但如今實為陝北賊亂之源,不除此饑民,陝北之亂難以平息。臣有數策,請為陛下言之。”

然後洪承疇說出了他的全盤想法,一是擇官使、賑饑民,二是籍兵伍、申軍令,三是利器械、分戰守,四是築城堡、練鄉兵。

說完了這些之後,洪承疇又說道:“適才陛下和兩位閣老所言,加上微臣來京途中所見,令臣又有茅塞頓開之感。臣以為,移民、屯墾可與上述四策並行。”

聽了洪承疇的說法,李國鐠、徐光啟都是點頭,崇禎皇帝心裡也是踏實了不少。

這時,只聽徐光啟又說道:“既然已知陝北民亂之根源,就應當從根源上下手,對於作亂之饑民,亦可招撫歸來,然後移民他處屯墾。”

說完這個,徐光啟接著說道:“臣以為,京畿之地接受流民屯墾終有其限度,陛下此前曾下旨增設三邊總督,袁崇煥到任之後,或可令他重開河套之地。俗語云,天下黃河,惟利一套。河套平原廣闊,地廣人稀,地近黃河,水利方便,加之如今鄂爾多斯衰落不堪,此天賜良機,還請陛下明鑑。”

崇禎皇帝聽了這話,也是眼前一亮。李國鐠、洪承疇兩人心下也是一驚,隨之視野大開。

洪承疇說道:“徐閣老所言極是。若是陛下允准移民河套之地,陝北亂民則多一富饒安置之地。”

李國鐠也說道:“臣以為徐閣老所言有理,袁崇煥到任之後,陛下可令三邊總督府募民實邊,一來紓解陝北人多地少之困局,二來趁機將河套富饒之地收歸華夏,三則可藉此機會拿鄂爾多斯練兵,以備建虜。”李國鐠把話說到這裡,徐光啟和洪承疇皆是點頭不已。

崇禎皇帝說道:“卿等所言,甚有道理。恢復河套,屯墾實邊,實乃利國利民之大事。大明雖大,但人口眾多,可耕之地常顯匱乏。內閣要拿出一個條陳,朕准奏以後,交給三邊總督儘快施行。”

說完這些,崇禎皇帝又對洪承疇說道:“洪愛卿回任以後,卿之所奏數策,皆可一併推行。朕賜你尚方寶劍,與密摺奏事之權。朕予卿每年十萬兩餉銀,可自建撫標五千,麾下總兵將官可用則用,不可用尋隙則斬之,朕不過問。

“至於殺官造反之流賊,一律殺之。流賊裹挾之百姓,可撫則撫之,不可撫則殺之。未從賊之百姓,有產有業者,允許結寨自保、殺賊自效,無產無業者,或招募屯墾,或遣送出陝,赴河套、直隸或者漕督處屯墾。”

說到這裡,崇禎皇帝又看了看在座的三人,接著斬釘截鐵地說道:“唯有除此亂源,陝北方能安定。”然後看著洪承疇又說:“朕命卿剿滅陝西亂賊,對卿寄以厚望,卿切不可有婦人之仁,致使陝北亂賊坐大。”

李國鐠等人連忙躬身說道:“臣等遵旨。”

洪承疇說道:“臣必不負聖恩。”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七十三章 議開河套(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