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陛辭赴任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召見後的第二日,袁崇煥領了朝廷補發三邊總督下轄邊鎮欠餉的聖旨之後,先往通州辦理解銀手續,然後前往遵化白冶城面見軍機大臣李邦華,並從白冶城領取大批軍器盔甲等物。
最後,在京營遊擊周遇吉所部兩千人馬的護送下,袁崇煥一行人,帶著從通州招募的一批民夫,押著四十幾輛牛馬大車,啟程前往三邊總督的駐地固原上任。
這是袁崇煥第一次前往西北,當然也是周遇吉當上京營遊擊之後第一次出京執行任務。
周遇吉的名字,對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來說,自然也是如雷貫耳,明亡之前針對農民軍的最後一次激烈抵抗,就是周遇吉指揮的寧武關大戰。
寧武關陷落以後,北京的大明朝廷在無回天之力。作為寧武關守將的山西總兵周遇吉,面對李自成親自指揮的數十萬農民軍,堅守寧武關數月,最後糧盡援絕,加上農民軍最後在明朝降將的指導下學會用火藥炸燬城牆,寧武關最後還是淪陷了。
周遇吉麾下八千餘人全部戰死,而寧武關內的居民由於參與守城,也全被李自成麾下的流賊屠殺乾淨。
周遇吉更是重傷被俘,李自成親自勸降,而周遇吉大罵不屈,最後不僅被斬首,而且身體被分解,頭顱高懸寧武關數月,震懾那些敢於抵抗的城池。
當然,這次讓京營派一員將領,帶兩千騎兵,出京護送袁崇煥赴任,命令當然是出自軍機處,但是具體派誰去,崇禎皇帝高高在上,自然是並不知情,若是他知道這麼一員猛將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京營裡任職,他一定會欣喜若狂的。
總督京營的張惟賢,在整個京師三大營抽調精銳,才湊夠了這麼兩千名還能上得了馬、開得了弓的騎兵,平時爭權奪利的參將遊擊也不少,但挑來挑去就是從勳貴武臣之家找不出一個合適的人選,要麼嫌棄這是個苦差事不願去,要麼就擔心路上有危險不敢去,要麼就是上不得馬開不得弓不勝任。
所以到了最後才在文震孟的推薦下,把這個差事委給了沒什麼關係門路,但是卻得到了文震孟賞識的周遇吉。
要說周遇吉也算是屢得貴人相助了。
周遇吉本是遼東錦州衛的世襲軍戶出身,自小參軍,就跟建虜作戰,在孫承宗督師薊遼期間,因功一路升任守備。
到了天啟六年,孫承宗離任遼東,兵部尚書高第上任薊遼督師之後,看中了這個老實本分的遼東漢子,選他作了自己的中軍遊擊。
但是後來高第受王在晉等人影響,認為關外不可守,因此盡棄大淩河、廣寧、錦州等城池,全軍後撤,意圖將寧錦防線收縮在山海關前。後金軍聞訊主動出擊,高第棄城而走,在周遇吉的護衛下一路逃回關內。幸虧袁崇煥等人堅守寧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撤回關內的高第自然是丟官罷職,回鄉閒住,而保著他逃回關內的周遇吉,由於本身罪責也不大,高第就動用自己在朝中的關係,在京營中給他安排了閒職。
歷史上,要直到崇禎二年冬率軍入侵京畿的時候,周遇吉才能遇上打仗的機會,從而嶄露頭角。
如今又遇上新皇帝登基後整頓京營,監軍御史文震孟在京畿招募一萬五千青壯充實京師三大營,而令募三千青壯獨建一個監軍標營,在滿京營挑選練兵官的時候,文震孟很快就看中了毛遂自薦的周遇吉。
練兵結束之後,狀元出身的文震孟,質樸少文但卻生性耿直盡責的周遇吉更加滿意,直接委任周遇吉做了監軍標營的中軍參將。
這次文震孟更是推薦其擔當護送袁崇煥赴任的任務,圖的就是將來回京交差之後,多少也算是一份功勞,可以大膽提拔任用了。
袁崇煥一行在周遇吉帶兵護送下,剛剛離開京師,原來的薊遼督師王之臣,還有遼東巡撫畢自肅,就到了京師。
寧遠距離京師說近也不近,但說遠也不算遠,一行人騎著高頭大馬,六七日就到了通州,在通州稍事休整,第二天即入城覲見皇帝。
封疆大吏入京覲見與陛辭,如今形成了慣例,若無例外情形,內閣大臣都要陪同,若是與軍事相關,那麼軍機大臣也要參與。
新任兩廣總督與兩淮鹽運使,自然屬於封疆大吏的行列。於是,乾清宮東暖閣的書房裡,如今又坐滿了朝廷大臣。
王之臣正是崇禎皇帝印象之中傳統文官的模樣,身材不高,白白胖胖,三縷鬍鬚,神態安然。而畢自肅則高高瘦瘦,面容清矍,略顯緊張。
諸人一起行禮完畢,崇禎皇帝對兩人說道:“王愛卿、畢愛卿在遼東任上時間雖然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一零三章 陛辭赴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