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兵變之二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正朝兀自煩悶,憤憤說道:“誰他娘說的要撤守到義州?!老子當年為了保住大淩河,捨生忘死打了多少仗,死了多少弟兄,怎麼能說棄就給棄了呢?!誰他孃的敢棄了大淩河,老子就要了他的命!”
張思順聽了這話,連忙左右瞅瞅,看著身後不遠處行走的軍卒,小聲說道:“哥哥切勿這麼大聲!”
然後又說道:“兄弟聽衙門當差的哥哥說,如今督師大人帶著滿大帥往錦州去了,據說就是要重修義州城,修成了義州城之後,廣寧城和大淩河就要棄了。”
聽著張思順盡說些不樂意聽的東西,本來就脾氣火爆的張正朝又發作了,罵罵咧咧地說道:“什麼鳥督師,皇帝老子眼瞎了,放著好好的袁大人不用,盡用這些個卵蛋子沒有鳥大的文官瞎指揮!該給老子發的軍餉,不給老子發,現在連仗也不給老子打,再這樣下去,老子跟著他們喝西北風去啊!”
張正朝與張思順兩人邊說邊走,分別回了自己的營房補覺休息。
然而說者無心,聽著有意。張正朝、張思順在振武營中所說的話,很快就被人記錄下來,送到了寧遠通判張世榮、推官蘇涵的面前。
寧遠通判是個書呆子文人,寫詩作對、吟風弄月是把好手,可是在大事面前就不行了。
如今自己的上司薊遼督師兼遼東巡撫鹿善繼不在寧遠,而是帶著遼東總兵滿桂前往錦州一帶考察義州的城防,所以一時半會沒法向上報告請示。
本職就是負責社會治安而又奉命注意營兵動向的通判張世榮,在急於立功表現的寧遠推官蘇涵鼓動之下,立刻派出了一隊捕快巡卒,前往振武營中抓捕非議上官和朝政的張正朝、張思順二人。
結果派去抓捕二人的衙役,還沒出發,訊息就已經傳到了振武營。
張正朝、張思順二人得報大驚,想來想去沒有別的出路,乾脆破罐子破摔,隨即就在自己的隊伍當中,大肆散播訊息,說薊遼督師挪用遼東鎮軍餉錢糧貼補蒙古韃子,並說他兄弟二人為著隊伍中士卒的欠餉和生計問題,多說了幾句公道話,結果引得巡撫衙門的官爺不滿,如今衙門的官爺要來抓捕討要欠餉的隊中士卒。
不得不說,張正朝、張思順“急中生智”散佈的這些話,還是很有蠱惑力和煽動力的。
一來朝廷賞賜給喀喇沁諸部的糧餉物資,的確是透過寧遠的薊遼督師府轉運的,而且主要也是由薊遼督師府協調遼東鎮先行墊付的。
鹿善繼上任以來三個月,未曾給錦州和寧遠計程車卒發放錢糧,原因也在這裡,預備中的錢糧,先行補給了喀喇沁蒙古諸部。而朝廷承諾轉運的錢糧,如今夏稅尚未解到,因此還沒有撥付到位。
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多數底層士卒不瞭解詳情,但多多少少聽說過一點。因此,兩人這麼一說,隊伍中計程車卒一聯想,多半也就信了。
二來,張正朝和張思順兩人作戰勇猛,當上把總多年,在自己管帶的隊伍之中素有威信,其中也頗多心腹,所以很快就鼓動起了二三百人,與他們二人同仇敵愾。
再者,比張正朝有點謀略的張思順,還很快就想到了兩個師出有名、鼓動人心的口號,一個是反對棄守廣寧,一個是儘快補發欠餉。
這兩個事情聽起來似乎並沒有什麼錯。因此,這麼高大上的口號一喊出來,兩人麾下的隊伍士卒,頓時都覺得天理道義在自己這一邊,千錯萬錯都是那些狗日的文官的錯。
因此,當前來抓捕張正朝、張思順的官署衙役到了振武營轅門外的時候,就看見張正朝、張思順毫不畏懼地領著自己的手下人馬,反朝他們衝了過來。
張正朝還說道:“你們這些王八羔子,來抓老子啊!老子反對棄守廣寧,老子為弟兄們討要欠餉,有錯嗎?!你們誰他娘有種,過來抓老子呀!”
寧遠通判張世榮和推官蘇涵派出來帶隊的捕快巡卒頭目姓羅,名叫羅勝。這個羅勝見張正朝兇悍異常,躊躇不敢上前,隔著老遠喊道:“姓張的,你們事發了!爾等老老實實就擒還好說,衙門裡的青天大老爺還能饒你們一命,你們要是敢與衙門對抗,只能是死路一條!”
這話不說還好點兒,一說出來,對面的振武營士卒愈加激動。
按理,地方的捕快巡卒是不能隨便抓捕營兵的,畢竟他們屬於兩個系統,從來都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惜的是,在如今的遼東,薊遼督師府總管一切,不管是軍政還是民政,衛所還是營兵,統統都歸薊遼督師府管轄。
特別是如今,遼東戰事進行了幾十年了,普通的民戶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一三三章 兵變之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