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八十七章 夜半突襲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振遠雖然懂得蒙語,但是隔著數十步元,也是什麼都聽不清。

然而大帳外面點著的火盆,在他們的仔細觀察之下,卻也讓他們看到了一些不同。

青格爾泰站在帳外,同時站在帳外的還有另外兩個身披棉甲的的漢子,其中一個還頭戴尖盔。

王振遠輕聲對另外兩人說道:“青格爾泰身邊的兩個人,絕不是喀喇沁人,喀喇沁沒有這樣的盔甲裝束。”

陳國威小聲說道:“那兩人看起來倒像是建虜的人,難道建虜也派人來了喀喇沁?”

此話一出,三人彼此看看,都是滿面驚容。胡一魁細聲說道:“若不是建虜的人,那就很可能是科爾沁或者敖漢部的人。總之都是我大明的敵人。若是讓他們知道我們也在這裡,陳大人與我等恐怕凶多吉少。”

王振遠不僅是個弓馬嫻熟的武進士,而且還是個走南闖北的豪商,聞聽此言,深覺有理,於是當機立斷,讓胡一魁、陳國威繼續留在這個隱蔽處監視,自己回去向陳仁錫稟報。

一路上王振遠仗著會說蒙語的優勢,穿過了通往自家營地的一道道巡哨。

一回到曹文詔的帳中,就把發現的情況說了。

陳仁錫、曹文詔一聽,都是大吃一驚,隨之兩人對視一眼,彼此都知道了對方的心思。

自從漢朝以後,面對當年班超出使西域時遇到的情況,炎黃子孫都知道應該做些什麼。

曹文詔迅速叫來跟隨自己的弟弟都司曹文耀、自己的侄子把總曹變蛟,以及另外一個把總應時盛,幾個人分派完畢,出帳招呼部屬上馬。

烏力吉帶領的那些監視曹文詔所部的牧奴,自然早就已經被處理掉了。

陳仁錫、王振遠和曹文詔帶領著六百騎兵迅速出營,先是一路往南,然後掉頭往東,接著轉而北上,饒了一圈,半個時辰之後,終於又回到了最初剛到喀喇沁臺吉駐地的那道小山丘上,遠遠地能夠看到布林哈圖議事大帳之中燈火通明。

陳仁錫心說,很好,宴會還沒有結束。陳仁錫很有自知之明,雖然喜談兵事,但卻知道自己沒有一丁點的作戰經驗,於是很乾脆地把突襲布林哈圖大帳的指揮權,交給了擅長騎兵突擊作戰的曹文詔。

曹文詔也沒客氣,很快招來曹文耀、曹變蛟和應時盛,三言五語就把戰術佈置妥當,曹文耀率領百騎作為後備隊,然後帶領剩餘五百騎,沉聲吼出一個“走”字,一夾馬腹,率先起步,往下衝去。

王振遠也是一馬當先,與曹文詔一樣,手持大槍、身穿明光鎧,疾馳而下。

在曹文耀的護衛下,留在原地的陳仁錫心裡陡然緊張萬分,一顆心簡直要從嗓子裡蹦出來一樣,腦袋裡一片空白,只是愣愣地看著疾馳而去的曹文詔、曹變蛟、應時盛和王振遠,及其身後緊緊跟隨的鐵騎洪流。

陳仁錫之所以緊張萬分,固然是這個事情的成敗實在是關係重大,一旦突襲失利,即便他們這些人能夠逃出生天,他們的使命也算是徹底失敗了,喀喇沁部接下來肯定要倒向科爾沁人及其背後的後金。他們出使喀喇沁之前的所有擔心都會變成現實,這是陳仁錫所不願看到的。

當然了,陳仁錫之所以擔心失敗,純粹是因為他對曹文詔等人的不瞭解。如果他像當今的崇禎皇帝一樣瞭解這幾個人的話,他就不會擔心失敗了。

曹文詔絕對是明末武將之中的戰神級人物,最擅長的作戰就是騎兵突擊,常常帶著千把人的騎兵,就敢對著數萬人的流寇衝鋒陷陣,而且總是以少勝多。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其實在明朝的皇帝裡面,已經算是識人善任了。大同軍戶出身的曹文詔,少年從軍,即赴遼東作戰,十幾年一路積功升至遊擊。

崇禎二年冬,後金入侵,曹文詔跟著袁崇煥、祖大壽、何可綱,一路疾馳入關救援京師,當時還是個遊擊的曹文詔,此戰過後,立下功勞,隨即被提升為參將,四個月後又立功,被提拔為延綏鎮副總兵,之後不到一年,又因功被提拔為臨洮鎮總兵。面對曹文詔的人生際遇,你能說崇禎皇帝有眼無珠、昏庸無能?

至於曹變蛟,那更不用說了,也是明末歷史上的一員虎將。曹變蛟是曹文詔的親侄子,曹文詔戰死之後,扛起了曹文詔的旗幟,繼續率領軍隊與流寇作戰,多次以少勝多打敗李自成。直到崇禎十五年春,跟隨洪承疇在松山抗擊清軍,當時很多總兵官因為並不看好松山戰役的前景,在即將開戰的最後關頭,紛紛臨陣脫逃,包括吳三桂都在逃跑的行列,而曹變蛟是當時唯一明知不敵仍要堅決抵抗的明軍總兵。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八十七章 夜半突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