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二九章 剛剛開始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御前侍從武官究竟該不該佩刀,設立御前侍從武官處的時候,皇帝與軍機處就有過爭論,軍機大臣們當然反對,歷史上忠誠度最高的王承恩當然也委婉地表達了反對的意見,只是他們並沒有說服皇帝。

崇禎皇帝對此並不在意,即便是吳三桂這樣一個在歷史上曾經背叛了大明,投降了滿清的大漢奸,皇帝也不認為讓他佩刀在御前行走,他會作出什麼不軌的事情。

首先,皇帝每次出現,身邊都是一大群人,除了御前侍從武官,還有錦衣衛的人、東廠的人,同時還有王承恩的人,同時還有內閣或者軍機處的大臣,即便是有人有什麼不軌的想法,也不可能在眾目睽睽之下得逞。

其次,皇帝對於自己的安全並不是全不在意,相反,每次出行,都會帶著武備院槍炮廠為皇帝特別精製的幾個燧發手銃,即使有人敢於貿然行刺,也不過是自尋死路而已。

再者說,皇帝所挑選的這些個御前侍從武官,都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且多數人已經在歷史上證明了自己對大明皇帝的忠誠,所以他並無什麼可擔憂之處。

王成胤進來之後,就跪在劉策的不遠處,如今見崇禎皇帝三言兩語不合,就殺了自己原來的靠山和恩主薊鎮總兵官劉策,一時嚇得癱坐在地,差點尿了褲子。

此時他看見皇帝處置了劉策之後,又將目光轉向了自己,頓時打起精神,翻身爬起,不停地叩首地上,請求皇帝恕罪。

崇禎皇帝厭惡地看著王成胤涕淚交下地哭訴,拿手指了一下正目光灼灼地看著自己的猛如虎,衝他點了點頭。

猛如虎隨即上前,如同老鷹抓小雞一樣,將王成胤一把提起,大步拖出門外,抽出腰間戚刀,手起刀落,斬下了王成胤那顆涕淚滿面的人頭。

薊鎮大帥劉策和居庸關守將王成胤死的到底冤不冤?或許有點冤。

原本歷史上的崇禎皇帝,雖然最終殺了劉策,但卻是因為當時的劉策身為薊鎮大帥,不僅不能有效抵禦建虜大軍從其信地破邊而入,而且在建虜大軍破邊而入、攻陷遵化之後,卻仍然駐兵薊州,坐視黃臺吉率大軍圍攻京師而不救。

至於他會不會僅僅因為居庸關防務廢弛而殺掉劉策,這個確實不好說。

因為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從來沒有去過居庸關,甚至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北京城,即便是紫禁城都很少出來過,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國家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也無從想象大明北方號稱百萬的軍隊,實際上不過是一群發不出餉、吃不飽飯的乞丐兵罷了。

如果他知道,想來他也會殺了這些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廢物將領。

但是可惜的是,當他還有機會的時候,他不知道這些實情,而等到他終於知道了的時候,大明的軍隊已經基本上淪為將領的私兵,已經失去朝廷的控制了。

到了那個時候,他敢殺督師的文官,卻再也不敢輕殺帶兵的將領了,因為但凡他透漏出這麼一點意思,帶兵的將領就會帶著大明的軍隊跑到敵人那邊去。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在處置了劉策和王成胤之後,又與孫承宗、劉文炳等人,商議了一番居庸關以及薊鎮的善後事宜,又對幾位御前侍從武官交代了一番,然後安排他們前去處理。

虎大威先是從倒斃在地的劉策身上抽出戚刀,將屍體拖出門外,然後砍下頭顱,手裡拎著那顆血淋淋的頭顱,跟著孫承宗、劉文炳前去處置劉策帶來的那三百家丁。

而那三百家丁,自然都是劉策多年來花了重金豢養的私人部屬,在薊鎮向來只聽劉策一個人的命令,因此最是桀驁不馴。

如今驟然得知劉策罪不至死而被殺,一時之間都是憤憤難平,紛紛與前來傳旨招撫的錦衣衛拔刀對峙。

然而這些人再是桀驁不馴,再是悍不畏死,也不過是一個個未批重甲的血肉之軀,面對錦衣衛校尉和神機營士卒手中的崇禎一式,再怎麼能征慣戰也是無用。

原本這些人跟著劉策,換馬不換人,長途疾馳將近三百里,到得居庸關南關城下之時,已是人困馬乏,疲憊至極,下了馬之後,又被以有心算無心的王承恩等人安排在了南關的甕城之中。

到了這個時候,立刻繳械投降已經是他們惟一的選擇,除此之外,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如今隨著他們的拔刀對峙,孫承宗也沒了與他們廢話的耐心,隨即下令錦衣衛人員與神機營士卒開槍射擊,不大一會兒功夫,三百人悉數被擊斃在甕城之中。

孫承宗當過督師帶過兵,因此自己內心也清楚,像這樣的家丁,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二二九章 剛剛開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