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公侯世家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皇帝說完這話,閣中諸人相顧失色。
見此情況,崇禎皇帝立刻醒悟,知道是自己方才失言了,於是搖了搖頭,微笑說道:“卿等不必驚恐,朕所說的是另有其人!”
崇禎皇帝這麼說了之後,諸人心中皆是暗自鬆了口氣。
當然了,這其中有幾個人是知道皇帝話裡含義的,比如李邦華。
這時,只聽李邦華說道:“陛下,李國禎下獄之後,未及用刑,即攀咬英國公府、成國公府、定國公府等公侯世家,稱南北兩京勳貴武臣佔田佔役甚於他者比比皆是,陛下若治其罪,則一體治罪,否則他萬難心服。
“臣以為,如何處置李國禎,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萬分謹慎,臣請陛下慎思之。”
李邦華的意思,崇禎皇帝當然心如明鏡。
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之初分封的那些公侯伯等勳貴世家,在朱元璋死之前,基本上都被他親手消滅乾淨了。
最初分封的十幾個國公里面,只有徐達和沐英得了善終。
其中徐達之後留下兩支,一支繼承了朱元璋封給徐達的魏國公爵位,另一支因為主動投靠明成祖朱棣,被成祖封為定國公。
而沐英之後則繼承的朱元璋封給沐英的黔國公爵位。
朱元璋分封的數十個侯爵裡面,除了武定侯郭英,剩下的都被屠戮乾淨了。
而洪武初年分封的數十個伯爵裡面,除了誠意伯劉基,其他的伯爵沒有一個流傳下來。
如今生活在北京南京的大明勳貴世家,除了太祖年間僥倖遺留下來的幾家之外,多數都是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根據靖難、北征、平安南期間的軍功,分封傳承下來的,比如英國公府、成國公府,就是永樂年間因為軍功封爵,然後流傳到明末的。
永樂年間及其後個別因軍功封爵的公侯伯世家,到了崇禎年間,約莫總計還有六十餘家。
當然,除了軍功封爵之外,還有一種是外戚封爵。明朝也只有這兩種封爵制度。不過外戚封爵並非世襲罔替,而是世襲三代之後就減等的。
又由於明朝封爵制度非常嚴格,外戚封爵也只封皇后之父,若其父已死,則封其兄或者弟。
而且絕大多數外戚封爵等級都是最低等的伯,所以三代之後一減等,就會失去爵位。
正因此,到了崇禎年間,朱明皇室外戚封爵遺留下來的也不多,只有萬曆、泰昌、天啟和崇禎四位皇帝的舅家或者其皇后的孃家還有爵位,比如武清侯、新城侯、太康伯、新樂侯、嘉定伯這幾家,就是這種。
武清侯是萬曆皇帝的舅舅家,本來初封的時候是武清伯,後來被萬曆皇帝晉為侯爵。
新城侯、新樂侯也是這樣,初封的時候都是伯爵,分別是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的舅舅家,先後被天啟和崇禎晉為侯爵。
太康伯、嘉定伯不用說了,前者是懿安皇后的父親張國紀,後者是崇禎皇帝的皇后周氏的父親周奎。
對於大明朝這些勳貴世家的德行,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心裡當然是一清二楚。
其中除了少數幾家最後為大明朝殉節之外,絕大多數都是闖來投闖,清來降清,對朱明皇室尤其是對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毫無忠誠度可言。
這些勳貴世家的祖上,多數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靠著赫赫戰功起家封爵的,但是其子孫後代卻完全沒有了他們祖先的那種敢戰善戰的血性。
不僅喪失了他們祖先的血性,而且變得蠅營狗苟,毫無節操可言。
而這些人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北京的勳貴圈子裡的襄城伯李國禎和南京的勳貴圈子裡的忻城伯趙之龍。
前者面對李自成的大順軍毫無抵抗之心,大順軍剛到外城,負責守門的李國禎就開啟城門,率軍出城數里送上降表、跪地相迎,而且還是所有京師投降李自成的勳貴之中第一個上表勸進的明朝勳貴。
忻城伯趙之龍更不必說了,當多鐸率領滿清軍隊抵達南京城外的時候,作為南京守備勳臣的他,與崇禎時的撫寧侯、弘光時的保國公朱國弼為首等南明勳貴,以及禮部尚書錢謙益為首等南明大臣,一起開門迎降,而是主動剃髮出降,可謂是勳貴之中的無恥之尤。
這樣的公侯世家,這樣的勳貴武臣,你讓如今這位早就知道了他們這幅無恥德行的崇禎皇帝如何能不憤恨?!
因此,即使崇禎皇帝明白李邦華話裡話外的意思,但是對於這些只懂得尋歡作樂的蛀蟲,這些唯利是圖的豬隊友,還是要下狠手整治,最好是能殺多少殺多少,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二三二章 公侯世家(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