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皇帝心思 (第1/2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寧遠城東門,總兵府對過的小街上,經營著一家洪記南貨鋪子的朱二,就是東廠遼東站的負責人。
除了位於京師的東廠斷事廳以外,朱二從不與任何官面上的人亮明身份主動聯絡,因此即使是錦衣衛遼東千戶所如今的掌事千戶官孫鈐和副千戶胡一魁,都不知道這個東廠遼東站負責人朱二的存在。
由於事發實在突然,亂兵出營鬧事的時候,錦衣衛遼東千戶所的千戶孫鈐跟著鹿善繼遠在義州,而副千戶胡一魁也是跟著遼東鎮監軍御史陳仁錫奔波在外。
所以這個時候,錦衣衛在寧遠城中根本沒有得力之人,加上錦衣衛素來遭人嫉恨,兵變之後,錦衣衛遼東千戶所在寧遠的官署也是遭到亂兵的襲擊,留守人員要麼被殺,要麼逃散,自保都困難,因此也別說往外傳遞訊息了。
特別是兵變發生之後,楊國柱、祖大弼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閉寧遠城四門,禁止軍民出入,因此什麼訊息也傳遞不出去。
直到二十六日夜裡,亂兵回營,宵禁稍松,朱二才果斷出手,派出一名精幹手下,躲過雙方巡卒,利用繩索撓鉤,趁夜攀城而出。
一路奔至中後所驛站,向驛站官員出示東廠令牌,然後騎著驛馬,疾馳入關,換馬不換人,經過一天一夜的賓士,二十八日早晨,終於將訊息送回了京師。
剛剛從濟南趕回京師不久的方正化聞報大驚,自然是趕緊帶著軍情密報進了皇宮大內。
收到東廠的緊急密報,崇禎皇帝的臉上,並沒有出現方正化預料必定出現的震怒表情,只是搖了搖頭,嘆了口氣,說道:“還是沒躲開啊!”
然後就是一副似嘲諷又似苦笑的表情,盯著密報,沉默不語。
方正化看著表情奇怪的崇禎皇帝,躬身說道:“陛下不必過分憂慮。東廠遼東站密報中說,如今亂兵已經回應,且督師鹿善繼、總兵滿桂和監軍御史陳仁錫三人皆在城外,未曾陷入亂兵之手,而城內尚有楊國柱、祖大弼維持局面。依奴婢看,此時督師鹿大人應當已經得知訊息,只要鹿大人帶著滿桂大軍回鎮寧遠,此事不難平定。”
對此,如今這位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當然知道的比方正化更清楚。
從東廠的密報來看,這次寧遠兵變的規模要比原本歷史上的那次小多了,一共才兩個營頭參與,歷史上是十三個營參與,簡直把寧遠城給鬧了個底朝天,而且還死了一個巡撫。
而這一次,從密報的傳聞來看,最多也就是死了三個本來就該死的官員。
之所以在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的心中,白養粹、張世榮、蘇淳這三個人本來就是該死,主要是因為歷史上的那次寧遠兵變,與張世榮、蘇淳就有關聯。
史載這兩個人,一個顢頇無能,一個貪暴苛刻,向來為寧遠駐軍所不滿,袁崇煥平息兵變的一個舉措之一就是順應亂兵要求,將這兩個人捉拿下獄,最後請旨奪了他們的官身,削了他們計程車籍。
至於白養粹,歷史上崇禎二年冬在任永平知府,當黃臺吉帶著後金辮子兵進攻永平的時候,此人主動開門投降,被黃臺吉親口封為薊永巡撫,幫著後金辮子兵維持佔領區的穩定,後來大明軍隊反攻永平,後金軍撤退,白養粹還跟著後金軍一起逃走,到後金出仕當官。
這樣的人死了最好,若是沒死,知道後事的崇禎皇帝這一次也不會放過他,一定要藉機處死他。
到了中午時分,崇禎皇帝在武英殿軍機處的大堂之中,見到了匆匆趕來的孫承宗、李邦華,再加上每日前來當值的張惟賢,幾個軍機大臣算是湊齊了。
張惟賢自然已經知道了這個訊息,如今只是心事重重的坐著。
而孫承宗和李邦華一看之下皆是心中大驚,難掩驚訝之色,但是兩人看著皇帝一副淡定的樣子,知道皇帝必定已有對策,於是心中略定。
孫承宗沉吟著說道:“陛下,寧遠乃是遼東重鎮,正是遼左咽喉所在,如今發生兵變,雖說事出有因,但決不可等閒視之。
“臣看眼下亂兵已經回營,但若後事處理有所不當,恐怕仍有不測之險。既然寧遠亂兵以反對撤守廣寧、請發欠餉為名,臣以為朝廷可派一名大臣為使,講明朝廷決策,暫停撤守廣寧,同時押餉出關招撫,承諾只除首惡,餘者不問。如此,臣以為寧遠兵變之事不難平定。”
崇禎皇帝沉吟不語,因為這不是他真正想要的。雖然這麼做,寧遠兵變能夠很快平定,但是後患無窮。
歷史上,袁崇煥平息寧遠兵變的做法,不僅沒有震懾住遼東的驕兵悍將,反而變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一三七章 皇帝心思(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