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五四章 濟州攻略 (第1/3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月二十七日下午毛文龍在皮島大帥府聚將議事之後,連著幾天,都是帶著心腹人等,巡視朝鮮義州、定州、鐵山以及周邊諸島戰備情況,也沒有時間再陪著褚憲章待在皮島。

而褚憲章也沒來得及詢問東江鎮監軍御史毛維張如今的情況。

毛維張是東江鎮監軍御史,但褚憲章卻並沒有在皮島或者東江鎮的其他島上見到他。

因為此時的毛維張,正帶著陳繼盛等人在濟州島上大興土木修築城堡呢。

當然了,此時的濟州島自然已經不再是朝鮮的濟州島了,而是大明的瀛洲島。

說來也是湊巧。就在褚憲章、袁樞等人領旨離京,前往東江鎮傳旨之後十天,也即是八月十五的當天,身在大明京師紫禁城中的崇禎皇帝,接到了錦衣衛指揮使鞏永固緊急轉遞進來的毛維張的密摺。

崇禎皇帝以為又發生了緊急的情況,略帶忐忑地開啟了密摺,一看之下,絕對是喜出望外。

而這樣的喜出望外,只有在得知陳仁錫帶著曹文詔等人,收服了喀喇沁臺吉布林哈圖的時候才出現過。

皇帝看完了東江鎮監軍御史毛維張這道時隔五個月的第二道密摺之後,再一次高興得手舞足蹈,連連說著:“瀛洲!”“瀛洲!”“不錯!”“不錯!”“這個毛維張真是不錯!”

而且當即擺駕武英殿,在武英殿東側殿之中,崇禎皇帝凝視著那幅自從萬曆年間傳教士利瑪竇進獻以後,就一直在武英殿東牆上掛著的萬國坤輿全圖。

如今這這一幅巨大的萬國坤輿全圖,自然是萬曆皇帝讓人按比例增大複製出來的,崇禎皇帝找到了朝鮮半島最東端南面海上的那處島嶼,讓王承恩在旁邊標註上了“瀛洲”二字。

原來,早在今年三月底的時候,因為高時明轉達的皇帝旨意,毛維張帶著陳繼盛、毛有德等人,以及從流亡朝鮮的遼東漢民之中新募的三千青壯,乘坐著東江鎮的一支船隊,沿著朝鮮半島的海岸,一路逶迤東行,按照高時明所說的路線,尋找皇帝所說的大島。

然而,一行人乘船航行了二十來天,都已經到了朝鮮半島海岸的盡頭處,卻依然沒有發現傳說中的大島。

毛有德最先沉不住氣,吵吵著要返航,但毛維張不同意,再後來連陳繼盛也開始懷疑起來,還委婉地向毛維張建議,船隊米水即將耗盡,要麼趁早返航,要麼就得就近靠岸補充。

但是,這個毛維張,一方面是進士出身的文官,二方面他可是近距離感受過皇帝的見識的,因此很難得地固執己見、一意孤行而一回。

就這樣,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搜尋航行,毛維張一行,在沿途劫掠的商船被迫返航指引之下,終於在朝鮮半島東南一百多里的洋麵至之上,找到了皇帝透過高時明向他們描繪的那座海中大島。

而這座島當然正是濟州島。

這個濟州島,是朝鮮半島沿海,乃至此時所謂的黑水洋上最大的一個島嶼,方園四五百里的樣子。

歷史上,此地曾經叫作耽羅島,有過一個小國耽羅國。

這個耽羅國與朝鮮半島上的通古斯種高麗棒子,並非一個人種,而是屬於鮮卑人的後裔,算得上是蒙古種。

由於國小民少,所以這個耽羅國曆來是事大為生,中國王朝強大的時候,他就歸附中國,中國王朝力量不及於此的時候,他們就歸附朝鮮的幾個王朝,甚至一度投靠過日本。

而所謂的投靠,其實都是被迫的,要麼乾脆就是被人佔據了。

到了十三世紀的時候,東亞大陸上打得不可開交,沒有哪個朝廷有精力去管這個彈丸之地,這個時候朝鮮人趁機佔了這個島,將耽羅國給改成了耽羅郡,後來又改稱濟州島,設定了濟州牧,但是耽羅人始終沒有停止反抗。

後來到了元朝興起的時候,蒙古軍隊征服了整個朝鮮半島,順帶著也征服了這個耽羅島,將上面的土著和朝鮮移民幾乎殺絕,一下子徹底滅了耽羅國,然後又移民了數千蒙古人,設立了一個耽羅軍民總管府,專門在上面開闢了馬場,為元軍養馬,預備作征服日本之用。

結果元軍征服日本列島失敗,這個偏處海上一隅的軍民總管府,地位也變得可有可無,從此無人問津。

移民上島的那批蒙古人與原來剩下為數不多的耽羅人,以及偷偷摸摸前來謀生的朝鮮人,雜交混合數百年,如今構成了耽羅島上的土著居民主體。

到了元末,蒙元勢力大幅度萎縮,朝鮮李氏王朝再一次趁機上島,將這個島佔據,隨後設立了濟州郡,仍然主要作為養馬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一五四章 濟州攻略(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