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兩河之地 (第1/3頁)
哼哈大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吉日嘎朗圖,是蒙語音譯,其漢語意思則是“富饒幸福”之意。
這個被稱作吉日嘎郎圖的地方,正處於西拉沐淪河以北、納裡特河以南的兩河之間,基本上就在後世內蒙古通遼市西部二百里的開魯附近。
這塊河間草原,地勢開闊平坦,水草豐沛茂盛,對蒙古人來說,是一塊不可多得的肥美牧場。
這塊富饒的草原,原來自然是屬於全蒙古人的大汗,也就是察哈爾的林丹汗所有,只是後來林丹汗屢次被後金聯合科爾沁等東蒙諸部擊敗,一再往南、往西不斷地遷徙逃竄,到了現在,當然早就失去對西拉木倫河流域這片草原的控制權。
又因為在擊敗林丹汗的幾次戰爭中,科爾沁諸部都堅定地站在女真人的一邊,所以在林丹汗徹底西遷之後,這塊肥美的草原,也就被女真人封給了科爾沁諸部,尤其是出力最大的左翼科爾沁,作為新的駐牧之地。
由於吉日嘎郎圖距離敖漢、巴林、奈曼、翁牛特等東蒙古諸部,都比較近便,所以這一次,就被選作了東蒙古諸部征討喀喇沁的會盟之地。
曹文詔聽完王振遠、德力格兩人的話,與牛聚明對視了一眼,然後說道:“科爾沁來者不善!他們的目的必然就是喀喇沁,你們要提醒歸義王早作準備啊!”
說完這話,曹文詔略一沉吟,接著說道:“我大明朝廷在熱河堡屯墾練兵,主要就是為了支援和策應喀喇沁部,請兩位回報歸義王,數日之內,曹某人必將率領武烈營所部北上相助,科爾沁等部若是真的來犯喀喇沁,必定叫他有來無回!”
曹文詔說完這話,王振遠與德力格皆是聞言大喜,德力格興奮地用蒙語說道:“曹將軍果然是條仗義漢子!我喀喇沁如今是大明塞北惟一屏障,我就說大明朝廷必不會對喀喇沁的危難坐視不管,曹將軍定然不會袖手旁觀!我德力格代替喀喇沁的大汗,感謝曹將軍的援助之恩!”
王振遠趕緊把這些話翻譯過來。曹文詔和牛聚明一聽之下,也是相視而笑。
曹文詔見過王振遠、德力格之後的第二天,王振遠就帶人前往營州後屯衛的邊境榷場,去找陳仁錫等人報信。
而德力格則留下了略微會說漢話的親信侍從烏力吉,帶著二十來個喀喇沁的精銳騎兵,作為彼此聯絡的信使,然後自己帶著熱河堡援助喀喇沁部的刀盾弓箭和各式甲冑,啟程返回如今駐牧於烏蘭哈達附近的喀喇沁部。
當然,牛聚明也沒有忘了第二天就趕緊派人趕回京師,向軍機處彙報草原上發生的新變化。
秋天到了,大明北方的草原上一片肅殺景象。
如今駐牧於納裡特河和西拉沐淪河附近的左翼科爾沁臺吉齋桑這些天來一直忙著招待客人,先是忙著招待自己的靠山大金國天聰汗黃臺吉的使者揚古利和達爾漢。
揚古利和達爾漢兩人,都是黃臺吉的親信侍從,同時也在汗王宮裡擔任四處奔走聯絡傳信的職務。
黃臺吉對於這一次科爾沁召集諸部聯合征討喀喇沁,並不是特別在意,因為在他的心中,這次由科爾沁發發起的征討,只是一種試探或者佯動,目的是牽制住遼東鎮的軍隊,給後金大軍滅掉東江鎮創造一個相對寬鬆的西部環境。
至於喀喇沁部,他並沒有放在心上,即使將來不肯歸附,等到滅了東江鎮之後,再來一次西征,順道就把它滅了,也順便就掃清了繞道蒙古進攻大明的最後一道障礙。
當然了,如果由科爾沁發起的東蒙聯軍真的滅了喀喇沁部,那是再好不過了。
黃臺吉的心思,揚古利和達爾漢自然全都明白,所以他們到了吉日嘎郎圖之後,除了給左翼科爾沁帶來了一批弓箭和錢帛賞賜之外,就剩下黃臺吉寫給自己岳父齋桑的一封信了。
信裡解釋了不能親自率軍前來,替科爾沁和敖漢部報仇雪恨主持公道的原因,說是東江鎮明軍在金國後方不斷襲擾,不滅了東江鎮,大金軍隊就沒有辦法西征蒙古,而且還請自己的岳父齋桑放心,侄子兼大舅子吳克善的仇一定給報,如果這次東蒙古諸部聯軍征討喀喇沁失利,最遲明年秋,黃臺吉本人一定親率大軍西征喀喇沁部,必定將喀喇沁部斬草除根,為科爾沁和敖漢部報了大仇。
對於黃臺吉未能派軍前來,齋桑的心裡雖然非常不滿,但是他也不敢表現出來,畢竟叛離了察哈爾的科爾沁,如今絕對不敢再得罪黃臺吉這個最大的靠山。
科爾沁,歷史上也叫好兒趁,或者豁而臣。這個名稱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弓箭手。
科爾沁人歷史悠久,它的祖先,是鐵木真的
《日月當空猜字謎打一個字》 第一六五章 兩河之地(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