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周信述職 (第1/2頁)
沐散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經過劉協一番辛苦與努力,也歸功於徐州一行得到的靈丹妙藥,荀皇后產下龍子,兩名貴人也壞上龍胎,家口日益增加,劉協需要攢錢。
龍子起名劉繼,劉協視若掌上明珠。太孫劉康惶恐不已,平白多出來一個小叔叔不說,將來帝位的歸屬一下變得撲朔迷離,劉繼的外公可是行政院首席大臣,位高權重,保不齊爺爺就會立劉繼為太子。
年僅十歲的劉康悶悶不樂,身為太傅的荀諶看在眼中,免不了要開導一番,卻於事無補。荀諶只好報給周倉,周倉沉吟道:“陛下正當壯齡,皇儲一事倒也不急。若是他打不開心結,一心只想著帝位,不思求學上進,我們也不必向陛下進言。”
在七月的時候,周信帶著李雲兒回濟南述職,周倉對李雲兒很是中意,直誇真乃我婦也。
周信的述職分為五部分:一是江南道的民生,二是吏治,三是經濟,四是軍事,五是對山越人的安撫。最後還補充了孫權的一些動態。
江南道人口約兩百萬,三州還不如一個遼東,不過這裡面不包括當地的土著和山越人,估計也能有近百萬。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底子薄,原先人口就不足,連年征戰再加被孫權帶走青壯,故此少的可憐。當地水澤遍佈,蚊蟲肆虐時常引發疫情,醫療條件落後短壽也是重要原因,故此周信準備在吳郡建醫學院。
畢竟只有一年時間,吏治差強人意,民選的官吏舊習難改,律法觀念淡薄,不過相對於以前已是大加收斂,江北去的官員不滿意,當地百姓們覺得挺好。說到這裡,眾人只有苦笑,荀諶皺眉:可別沒把積習改過來,反而把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官吏再給帶偏了。
經濟只能算是正常,稻米一年兩熟,有漁業為支援,自給自足沒問題,還能保障水路兩軍的供應。周信計劃是一年恢復生產,三年實現富庶,五年超越遼東,第一階段目標已經實現,距離三年規劃已經不遠,米、絲、茶三項將成為支柱產業。江南人手巧,紡織大有可為。為了提高效率,周信已經派李浩去工學院重金懸賞,研製紡織機。
軍事是最樂觀的,江南無戰事,裴元紹除了剿滅一些山賊水匪,主要任務就是練兵和屯田,三年內不徵兵。故周信提出,除了甘寧的水師,江南道暫時不參與大軍作戰。
對山越人的撫化任重而道遠,種族、習俗上的差異導致當地土著排外,漢人侵佔土著的領地使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樞密院對周信採取的分化、漢化、教育和宗教滲透的策略非常贊同,畢竟征服一個名族並非一日之功,而且這也不能向對付倭人那樣放開屠殺,現在的瀛州倭人只剩下不足三萬。
樞密院最關心的還是孫權,儘管這本不屬於周信的管轄範疇也不是述職內容,周信還是做了長篇贅述,孫權撤走帶去很多人,裡面免不了摻雜大量錦衣衛,而且孫權與江南道的貿易很頻繁,故此周信掌握很多資訊。
孫權改稱南越王,以張昭為相,呂範為太尉、朱治為大司馬、虞翻為大司農,又有歩騭、諸葛瑾、張溫、薛綜等一批幹吏相佐,南越大治,從江南帶走的數十萬青壯和飽學之士以及大量的錢財發揮重大的作用。有人、有錢,發展當然就快。
對外擴張同樣一點不慢,韓當被稱為北督,統管江防及荊南軍事;賀齊再次被任命為南督,賀齊帶領朱然、潘璋、馬忠、張瑛四將以山越蠻兵為先鋒一年時間向南拓地千里,孫權設越南郡。越南土著被屠戮一空,諸葛恪因隨軍出謀劃策有功被任命越南太守。
說起越南郡,周信兩眼放綠光,據說那裡的稻米可以實現一年三熟,而且盛產煤鐵,這麼好的地方被孫權佔去實在是叫人痛心。相比周信的痛惜,孫權卻是很高興,本以為溼熱的貧瘠之地,沒想到竟然是塊寶地,在這裡自己有絕對的霸權。
對越南的木材,周信也是垂涎三尺。為了進軍,諸葛恪給賀齊出主意,砍伐樹木,即可以開通道路又可以使土著無藏身之所,於是大量的樹木被砍伐,其中不乏有千年古樹。這麼多的木材自然不會浪費,相當一部分被透過海路運到江南來換取茶葉和絲綢,據工匠們說這些都是製作傢俱的好材料,郎中們說可以入藥有止血止痛、安神靜氣的功效。
周信這趟還專門帶來一套傢俱,周倉看了眼睛也泛綠,這不就是黃花梨嗎?看來江南道又會多出一條財路。也就是我兒子,別人我還不告訴。
據錦衣衛的探子回報,賀齊在越南一是打造海船,二是在探路準備西征扶南國,扶南國王名範旃,是前國王範蔓的外甥,先殺太子金生,又篡範蔓自立為王,正是出兵的
《求生欲》 第741章 周信述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