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團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深受危機之苦的亞洲國家紛紛採取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國際收支狀況得以逆轉,持續出現了鉅額順差。到2000年,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已成為資本淨輸出國,對外資產規模進一步膨脹。到2008年底,亞洲地區國家積累了超過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是,美元持續貶值使亞洲各國蒙受了對外資產縮水,再加上原材料、能源價格等隨美元貶值而飆升,亞洲國家面臨雙重的經濟損失。
為了避免匯率波動對貿易的衝擊,將本國貨幣盯住主要貿易伙伴國貨幣,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在全球紛紛轉向浮動匯率制度之時,亞洲各國貨幣一直或明或暗、不同程度地盯住美元,形成了事實上的美元本位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暫時中斷了這種關係,但危機之後亞洲又重新回到舊的軌道。美元本位制使亞洲與美國經貿聯絡更加密切,並固化了這種格局。這種情況自然引起了美國的不滿,因為這種匯率制度加強了亞洲地區對美國的出口順差,進一步惡化了美國的國際收支,並增加了美國非農業人口的就業壓力。
但是,在美元持續貶值的條件下,亞洲國家損失更大。直接損失就是造成大量持有的對外資產價值縮水。亞洲對外資產主要是機構債和國債等金融資產,股權比重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上主要儲備大國大多集中在亞洲。亞洲擁有全球外匯儲備的2/3,其中超過2/3是美元資產。最近幾年,美元貶值每年給亞洲外匯儲備帶來數千億美元的損失。龐大的美元外匯儲備成為亞洲在美國的“人質”。如果不減持美元,美元衰落讓亞洲外匯儲備未來進一步縮水;而現時大量減持美元,美元貶值加劇又帶來眼前的現實損失。亞洲陷於左右為難的被動處境。
美國尼克松政府時期的財長康納利曾經說過:“美元是美國的貨幣,但美元問題是你們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現實的窘境迫使亞洲國家必須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歐元區的出現為亞洲樹立了一個成功的樣板。進入21世紀以來,亞洲地區國家充分利用東盟“10+3”等合作機制,逐步深化了地區金融合作。但由於亞洲各國曆史與現實關係的複雜性,實現亞洲單一貨幣“亞元”的理想仍然任重道遠。
2。歐元之父的“亞元五部曲”
2001年10月,歐元之父蒙代爾在上海APEC會議上發表了自己對未來世界貨幣格局的看法:未來10年,世界將出現三大貨幣區,即歐元區、美元區和亞元區。他指出,亞洲國家多是發展中國家,多樣性突出,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所以亞洲貨幣應該採取分步走的策略,先建立固定匯率區,再逐步過渡到共同貨幣區,並在此基礎上實行亞洲共同貨幣。
三、推出亞洲貨幣的歷史機遇(2)
考慮到部分國家不願意放棄本國貨幣,蒙代爾建議,實行“亞元”時,可以設立由一組貨幣組成的共同貨幣,由一個亞洲貨幣基金髮行,並由這些貨幣的儲備金加以支援,令亞洲形成平行的兩種貨幣機制,即在每個國家不放棄本幣的情況下,也能讓“亞元”流通。
蒙代爾提出了成立“亞元”的五部曲�:
第一步,東南亞國家應將本幣與美元匯率固定下來;
第二步,固定匯率區在亞洲區內逐步擴大,形成共同的對美元浮動的匯率制度;
第三步,說服日本和韓國將日元和韓元與美元保持固定的匯率;
第四步,將亞洲固定匯率地區逐步過渡成貨幣地區,形成共同貨幣的基礎;
第五步,設立由一組貨幣組成的共同貨幣,並由亞洲貨幣基金髮行,令亞洲實行平行的兩種貨幣機制,讓“亞元”在區內流通。
上述方案,總體上是粗線條的,還遠未達到具體可操作的程度。但是,更令人遺憾的是,蒙代爾的這一設想,目前並沒有得到亞洲主要大國政治家的認可,因此,只能停留在學術研究的層面。
3。亞洲應對美元衰落的現實對策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並不是一次簡單的週期性或區域性、短暫的金融危機,而是“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危機,是華盛頓共識的危機。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西方政治家和經濟學者將危機歸結於裙帶資本主義、銀行系統在金融體系中比重過高、資本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作用過弱以及金融監管不力等方面。
與此同時,他們卻繼續在世界各地大力推銷“盎格魯﹣撒克遜”金融模式。與德國模式和日本模式以及東亞模式相比,“盎格魯﹣撒克遜模式”被視
《推動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