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⒂⒐�裙�鵂��業囊恍┲�髦校�捕加刑峒啊N�耍��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科學家們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以紀念這位“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勇敢的先行者萬戶。
距嫦娥奔月神話流傳千百年、距萬戶飛天五百多年之後,只用了短短五十年時間,中國就先後於2003年、2005年,成功地發射了自主研製的“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實現了民族數千年的飛天夢想,圓了中國人千百年的飛天之夢。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志氣和能力。因此,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剛過五十週年大慶、迎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和“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即將升空之際,讀到由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天泉、何建明撰寫的長篇紀實報告文學《天歌——走近中國火箭的搖籃》一書,備感欣喜,感慨良多。該書系全國首部以文學筆觸抒寫中國航天事業偉大征程的激情長卷,是展現中國航天偉業的恢弘樂章。因此,書一面世,立即受到文學界內外人士的高度重視和熱切關注。
透過20世紀世界風雲變幻,《天歌》生動地描繪了中國神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崛起的宏偉畫卷,全景式地抒寫了中國航天業從艱難起步到一路輝煌的壯美歷程。從早在新中國剛剛建立不久、國際國內形勢比較複雜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就高瞻遠矚地認識到搞國防工業和軍工生產的重要性,到1956年3月國務院成立科學規劃委員會,制定《1956年~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並重點強調優先發展原子能、火箭、噴氣三大尖端技術,又於1956年4月成立導彈、火箭、航空科學研究領導機構——航空委員會。從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技術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任院長)正式成立,到中國火箭的大本營五院一分院(後曾改稱七機部第一研究院,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前身)於1957年11月16日成立並於次年8月遷至南苑。從1958年開始仿製前蘇聯“P…2”導彈,1960年11月用國產材料成功仿製P…2地地導彈併成功發射(射程550公里),同年12月又試射兩枚仿製“P…2”導彈成功,之後地空和海防導彈發射成功,到1964年6月中國自主研製的“東風二號”中近程導彈成功發射,7~10月又連續5次發射成功。從1964年10月16日中國首枚原子彈爆炸成功,次年5月原子彈再獲成功,到1966年10月用自主研製的“東風二號甲”導彈攜帶原子彈頭飛行1000多公里成功實現核爆炸,到次年6月1日中國成功爆炸氫彈。從1959年意識到現代火箭開發的必要性,由中遠端導彈技術演化而自主研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於1970年1月試飛成功,到同年4月24日中國用“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次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合法地位。從1977年秋中央軍委下達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三抓”任務,到1980年5月我國成功向太平洋發射遠端運載火箭(射程9000公里),1982年10月我國潛艇水下發射固體燃料火箭取得成功,1984年“長征三號” 火箭成功發射中國試驗通訊衛星(射程36000公里)。從1990年“長二捆”火箭研製並首飛成功,兩年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1999年以“長二捆”火箭為基礎設計的“長征二號F”載人航天新型火箭研製成功,到1999年、2000年“神一”、“神二”飛船發射成功,2002年“神三”、“神四”相繼升空,2003年“神州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第一個航天員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的飛天夢想,2005年“神六”昇天,兩位中國航天員再次遨遊太空,最近我們又要迎來“神七”升空……就這樣一步一步地,中國航天業歷經50年探索,以科技興國科技強國為宗旨,風雨兼程,披荊斬棘,不斷自主創新,不斷發展壯大,屢創輝煌,終於實現了讓外國人驚歎的“不可想象的閃電般的進步”,創造了“不可思議的神話”!
飛天圓夢的恢弘樂章(2)
在濃墨重彩抒寫中國航天業壯美歷程的同時,《天歌》一書以飽滿的激情熱情謳歌了奮戰在中國航天戰線上那支“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高科技鐵軍,以感人的細節、生動的場景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航天英雄形象。書中除敘寫了黨的幾代領導核心對中國航天事業的關心支援之外,還成功
《天歌是哪部電視劇裡面的人物》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