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李嵩山谷擒蒯越,袁熙洛陽念中秋 (第1/2頁)

鞭馬累美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是即便如此,這蒯越的一口酒剛剛喝下去,整個山谷之中便頓時響起了無數的殺喊之聲,蒯越抬頭向上看去,只見漫山遍野的全部都是黑衣乞活軍,蒯越這些天對於這些士兵的衣服在熟悉不過了,此時的蒯越已經是被嚇得臉色蒼白,而手中的酒壺也是掉在了地上,自己被手下計程車兵簇擁著離開,可是此時的蒯越已經知道自己這是中計了,心中暗道不好,趕緊上馬離開。

可是回請哪裡有這麼簡單,這前來埋伏的不是別人,正是名震洛陽的李嵩,李嵩早就瞄準了蒯越,從山上俯衝下來的時候就是直接奔著蒯越去的。

蒯越這一路跑,李嵩也是一路追,月亮跑我也跑,結果還是李嵩抓住了蒯越。

蒯越被李嵩一腳就踹下了馬,頓時給蒯越疼的叫苦連連,可是還不帶其反應過來,李嵩已經來到了跟前,將其提了起來,然後也是二話不說,直接讓手下捆了帶走。

這一場埋伏又遇上反埋伏的戰役中,李嵩以逸待勞,全殲荊襄軍,同時李嵩讓手下的人將荊襄軍的衣服全部扒了下來,讓自己計程車兵穿上,等待著明天更大的魚前來。

而蒯越則是被李嵩暫時囚禁了起來,只不過這次蒯越也算是吃上了陳留的土豆,只不過不再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反而是一名階下囚。

李嵩按照計劃,派人分別給陳留和文聘送去了信,告訴,一切都是在按照計劃進行,只待明日分曉。

而此時的洛陽城中,袁熙也是在十分鬱悶,只不過他鬱悶的不是前方的戰事,而是自己的菜譜,今天是中秋節,但是這個時候中秋節和袁熙所過的有些不太一樣,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這現在中秋節竟然是不吃月餅,這叫什麼中秋節,袁熙已經很多年沒有過中秋節了,因為這個時候的節日大部分都是為了祭祀祈福,而不是向後世的那般是為了家人團聚,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團聚。

這個時期的中秋節有兩種說法,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總而言之吧,袁熙不管現在怎麼過,他已經受夠了不斷的祭祀,祈福之類的活動,他要改變,第一個就是中秋節,最起碼吃月餅,賞月亮,猜燈謎這些基本的活動得有啊。雖然猜燈謎應該是元宵節的事情,可是此時的袁熙要把自己喜歡的全放在一起,即便是後世也沒有的事情。

但是要想把整個社會風氣都翻過來,不過有一點簡單就是這猜燈謎,現在在元宵節也沒有,於是袁熙索性全部弄到了一起,現在有點難,可要是想在自己的府中還是不錯的,於是這天袁熙便組織自己的妻子,身邊的大臣,還有府中的下人,大開宴席,同時在洛陽的原皇宮中組織大型燈展。

關於中秋的習俗,這裡面多說兩句,因為現在已經離中秋節還有一個月了,袁熙是北方人,雖然在中秋節也是吃月餅的,但是北方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什麼節,基本都得吃一頓餃子,袁熙也不例外。

這裡先說說猜燈謎的事,中秋節燈謎由來在我國源遠流長,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隱語”,這是燈謎的雛形。到了漢代“隱語”開始分化為兩個方向。一類以描寫特徵為主的事物謎;另一類以文字形義為主的文義謎。到了魏代,則稱為“謎語”。一時歡樂一時愁,想起千般不對頭。

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憂來自解愁。

這首詩就是一個謎語,它的謎底正是“猜謎“。相傳,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謎這種活動。那麼,猜謎咋又變成燈謎了呢?這裡還有個故事呢!

據傳,很早的時候,有個姓胡的財主,家財萬貫,橫行鄉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們都叫他“笑面虎

《三國種田文推薦》 李嵩山谷擒蒯越,袁熙洛陽念中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