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部分 (第1/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算鬧著玩。能得張翼德的點撥也是件幸事。”太史慈說著也站起了身。不過他卻將目光投向了緋雲馬鞍上掛著的兩個小物件上問道,“小府君,這是何物?”

蔡吉見太史慈注意到了自個兒帶來的小發明,不由兩眼放光地介紹說:“這是吉讓人打造的馬鐙。”

“馬鐙?”

這一次連帶著文銳與唐鎣也來了興致。於是蔡吉便更加殷勤地向一干人等講解道:“吉初學馬術之時每每下馬總會被腿帶拌住腳。便想這腿帶軟軟的容易勾住腳。倘若在疾馳的過程中吉不幸落馬可腳卻還被腿帶困在馬鞍上,那豈不是要被馬拖死。加之吉個頭矮,又未學會飛身上馬之技。每每上下馬都得靠馬石墊腳也很麻煩。於是吉便想若是這腿帶踩踏的地方是硬的就好了。這樣一來可以方便吉隨時將腳抽離,而來吉也可以踩著這種硬腿帶登上馬。故吉便讓人照著這一想法用鐵打造了這副器具,並取名為馬鐙。”

蔡吉口中的腿帶正是這個時代的一**鐙的雛形。即在馬鞍上繫上布帶、皮帶之類的腿帶,讓腳有個可以踩踏的地方。如此一來便能更好地保持平衡,使人在馬匹急速賓士的時候輕易不會掉下來,在戰鬥中也更能保持身體的靈活性與揮動兵器的力量。不過正如蔡吉所言使用這種腿帶對騎士本身的騎術要求比較高。因此騎術比較菜的蔡吉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了後世的金屬馬鐙。不過蔡吉上一世並沒有騎過馬也沒見過馬鐙的實物。於是只好根據模糊的印象畫了大概的樣子讓張清找人打造了這樣一副鐵馬鐙。只是蔡吉之前去了徐州沒時間騎馬,使得這幅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幅的鐵馬鐙直至今日才真正派上用場。

雖然只是印象產物,可蔡吉的這副鐵馬鐙在太史慈等人眼中依舊是如獲至寶。卻見太史慈打量了一番馬鐙後回頭蔡吉笑道,“真乃利器也。看來小府君藏私了啊。”

蔡吉被太史慈這麼一說不由訕訕地說道:“吉也只是初次嘗試此物,不知道好不好用。所以沒敢向諸君公佈。”

蔡吉這話倒不是客氣。畢竟她確實不敢肯定自己做出的是否是原汁原味的馬鐙。不過太史慈卻並不在意這點。他看中的是蔡吉想法,卻聽他跟著提議道:“小府君的想法不錯。至於這馬鐙嘛。可以將踏腳的部位做成扁平狀便與踩踏。”

“是啊。純鐵馬鐙重了點。可以用木芯加銅皮或鐵皮包裹來代替。”一旁的唐鎣跟著附和道。

蔡吉見眾人都接受了這幅鐵馬鐙,心想看來自己還真山寨對了。於是她立馬便一個抱拳朗聲道:“行!等回黃縣後吉會根據兩位所言進行改進。做出新馬鐙後吉會一人送諸君一副試用。”

“小府君,那銳呢?”沒有提意見的文銳心急道。

“聽者有份嘛。”蔡吉回頭爽快地應道。引得眾人一陣大笑。

而經過這麼一段插曲之後,蔡吉算是初步博得了文銳唐鎣這兩個年輕將領的好感。之後的兩天裡蔡吉又透過他二人結識了軍中不少年輕的驍勇之士。一時間小蔡府君的名號總算是在東萊新軍們的心中紮下了根。

第一卷 風起蓬萊 第二十八節 天賜美食

蔡吉與太史慈等人大約是在第三日的傍晚趕到不其縣縣城的。雖然沒有碰上漫天的飛蝗,但放眼望去地上、山上、樹枝上落滿蝗蟲的場景還是讓蔡吉看著一陣頭皮發麻。不難想象一旦這一座座黑壓壓的蝗山騰空飛起那將是一副怎樣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不過不其縣上下顯然已經從最初的恐慌之中恢復了鎮定。官道上不僅沒見大批拖家帶口的災民逃難。就連不其縣城乍一看上去也是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

策馬立於官道之上的蔡吉見此情形不禁由衷地讚歎道:“童縣令不愧為治世能吏啊。”

一旁的太史慈聽蔡吉這麼一說不由好奇地問道:“小府君也知不其縣的童縣令?”

“恩,吉曾聽家父提過童縣令以前的事蹟。此公的忠貞不貳真是令人欽佩。”蔡吉半真半假地點頭應道。其實自打蔡吉接任東萊太守之後便私下裡調看過東萊治下各縣縣令的資料。像是之前幫助過她的曲成縣段縣令。本名段勰,字穆父,不僅是東萊人,還是段奎的族親。由此可見段氏一族能在東萊呼風喚雨也不是段奎一個人的功勞。不過在東萊一干縣令之中最蔡吉感興趣的卻並非根基不淺的段勰。而是出身並不起眼的不其縣令童恢。童恢,字漢宗,琅琊人。早年在州郡當過下等官員,奉公廉潔。司徒楊賜對其十分賞識,便把童恢召至府中任職。後來楊賜官場遭難,以往的追隨者紛紛離走,只有童恢為楊賜表白,直到楊免罪獲釋。蔡吉所說的忠

《鳳穿殘漢為啥不更了》 第2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