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第1/2頁)
清明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80章 虧錢的第八十天
◎我請到巨星了!◎
大導演上價值那和一般人上價值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一般人上價值就只會跟你講大道理, 就跟你上學的時候老師一直苦口婆心跟你說要努力學習好好讀書,為的是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樣——這種苦口婆心雖然等你長大了你也能理解,但就是很懸浮。
大導演就不會這樣, 人家大導演, 連上價值, 那都是找個不一樣的角度給你上的。
比如我們的這位陳導。
他找了個很清奇的角度——
他和梅南分析起了華國的足球球迷年齡結構。
他說:「雖然表面上看,華國的足球球迷人數還是眾多的,每次到了世界盃的時候,我們華國也一樣有無數的球迷熬夜看球, 為自己支援的隊伍加油打氣,但如果仔細分析,你就會發現, 我們的球迷年齡結構已經到了一個非常不健康的地步。」
一個可以被絕大多數人認同的事實是, 一個國家某個運動專案的愛好者的多少,與這個國家擅長哪些運動, 那是有直接關係的。
比如像華國, 桌球和跳水可以說是排在華國人愛看的運動比賽的前三位, 你如果奧運會是這兩個專案開放賣票, 那華國觀眾肯定很願意買票進場, 因為這兩個專案是華國運動員擅長的、經常能拿到冠軍的。
理所當然的這兩個專案的華國迷會比較多,也理所當然的這兩個專案的奧運冠軍都會做到家喻戶曉——講真, 其實每次奧運會, 華國產生的奧運冠軍那都是一批一批的,但也不是每一個你都能記住名字的,但基本上跳水和桌球你總能記住那個一兩個的名字, 這就是當一個國家在某個運動專案特別突出的時候, 投射在國人身上的反饋。
華國的足球, 稍微可以說有些起色的時候,大概是在三十年前到二十年前之間,你會發現那個時間段的球迷人數是非常多的——
不然當時的春晚為什麼其他運動專案統統不調侃,就專門調侃足球呢?
就算是調侃華國足球踢得不好好了,你這要是沒有廣大球迷作為基數在,你在臺上調侃足球,人家臺下哪裡來那麼多人有共鳴?
由此可以推斷,在那十年裡,華國的足球球迷人數一定是爆棚的,大家熱愛國足,對它抱有希望,並且愛屋及烏的也特別喜歡世界上有名的足球隊。
「但這一切隨著國足半死不活、噁心操作一堆又一堆事件的發生產生了改變——在接下來的近十年裡,華國的足球式微,在年輕一代中,喜歡看足球的球迷人數也隨之減少……起碼比起當年來講,這個人數是一定減少了的。」
一通邏輯盤下來,黃白藍三人組以「我的身邊即世界」的思維方式思考了一下,覺得很有道理——
是啊是啊,感覺老一輩的人或者年紀大一點的確實都有看足球的經歷,我記得我爸在世界盃的時候還和我懷唸了一把他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守著一臺小電視機大半夜不睡覺看球的光輝事跡。
對啊對啊,我哥也有這個經歷!不過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最近這幾年,猜球的人很多,但真正在看球的好像就不多了,華國球迷也不像以前那樣能夠把世界球星、華國足球運動員如數家珍了。
所以說陳導這個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
然後陳導就接著口述道:「我們都知道,一個合理的人口結構,應該是青年人比較多,然後老年人比較少,一個橄欖球形狀的人口年齡分佈是健康的分佈,一旦出現老年人口過多,這個社會就會步入老齡化……」
三人齊刷刷點點頭,嗯,這個是中學知識,大家都知道。
「其實類比一下足球也是一樣的,二十年前,華國的足球還有點看頭,年輕人紛紛願意緊跟時代潮流,守著電視機看球賽,我們華國大基數的足球球迷就是在那個時候形成的。」
「但到了如今,當年的年輕球迷都已經步入中年甚至是老年,而年輕一代裡,大家又更偏向於桌球和跳水,真正還願意和喜歡看足球的球迷人數減少——年齡大的球迷人數不變,但年紀輕的球迷人數卻在減少,這難道不是一種球迷年齡結構的不合理嗎?」
這七拐八拐的,人家大導演把這個邏輯鏈給整明白了。
「而這樣的結構不合理,短期內當然是看不出有什麼問題的,可當你眼光放長遠,這個破壞力和消極影響,就跟中學時代你做到某國老齡化的題目一樣,全都是問題,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娛樂圈掙錢容易》 第162頁(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