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ü�懷隼�肪繽蝗灰��恕!!∽詈玫膖xt下載網
思想:地面狀態與地下狀態(5)
*是一個新的起源,是一個因,但更多的是果。我們可以從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那裡翻過來看這個問題。到了*階段,不但毛澤東思想被推到了“頂峰”,流通在各個領域的被稱為“左”的東西,各種潛在的矛盾和危機都發展到了頂峰。毛澤東就是站在多年所累積起來的結果—問題的頂峰—之上發動他的“革命”。他所以能夠在“全面不抵抗”的情況下,順利地推行他的計劃而直奔目標,至少有兩根固定的操縱桿與臨時裝置的方向盤連在一起:其一是反對資產階級—修正主義的戰略方針,要製造“黨內最大的走資派”“中國的赫魯曉夫”實在太方便了,更不用說臭知識分子;其二是政治掛帥,思想領先,權威主義的確立,使領袖個人處於獨尊的地位。當然,個人魅力也不失為一個因素,那種享受鬥爭的挑戰性格和自由意志,對熱情、輕信、好動,具有天然崇拜傾向的青年學生是特別富於吸引力的。加以運動一開始,就鼓勵採取“大*”的手段,這在長期因為*空氣稀薄而感到壓抑的廣大的人們那裡,自然容易產生共鳴,難怪居高一呼,天下風從了。
有人以五四的文化性、社會性比附*,其實大謬。*只是1957年反右運動的放大。如果要分期,*可簡單地裁為兩截:1966至1968年,此為紅衛兵時期,特點是造反,混亂,無序;後期在1968至1976年,為新秩序時期,建立革委會、收拾造反者、進入鬥批改。同樣是一亂一治,亂極而治。只是*比反右更具規模,更復雜,也更荒誕;因為局面宏大而控制不了,才有部隊以“支左”名義的介入;不過惟其如此,正好顯示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武鬥的出現也許是預想不到的,然而無非是階級鬥爭極端化的表現而已。其間,出現過許多“新生事物”,如樣板戲、赤腳醫生、“三結合”、學習班、交白卷、大批判寫作組、工農兵學員等,也都是建國後毛澤東系列試驗的持續性或一次性展覽,沒有什麼新意。毛澤東本人的“最新指示”,諸如“吐故納新”,“走資派還在走”之類,也多是對運動現象的一種點評式總結,而非理論上的創造。
毛澤東是五四運動的過來人,對五四也曾作過高度的評價;但是對於五四精神,在他的思想和實踐中,都有著明顯的矛盾和牴牾之處。尤其是“*”,他容忍甚或鼓勵個人崇拜,過於集中權力而獨斷專行,採取一種封閉而非開放的觀點看待中國社會,滿足於一種恩賜的自由和*,這些都是脫離了五四精神的。五四全面反傳統,而他對傳統的觀念多所偏愛和保留,輕視知識分子。作為啟蒙運動,五四無疑重視思想文化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五四的啟蒙,思想是來自西方的,現代的,新生的。毛澤東對意識形態不可謂不重視,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意識形態專政”;但是,這種專政,是在反傳統的名義下對本土文化、農民傳統的新的發揚。
除去背景的差異,在性質及其表現形態上,“*”與五四南轅北轍,存在根本的不同。一、五四是知識分子自組織,*是他組織。“大憲章”《十六條》雖然聲稱“只能是群眾自己解放自已,不能採取任何包辦代替的辦法”,實際情況恰好相反。姑不論後期對國家權力的強化,即使在前期,也是受“中央*”的指揮和控制的。所謂“炮打司令部”,打的只是“資產階級司令部”。不論怎樣高喊著“踢開黨委鬧革命”,最高統帥和副統帥是不能炮轟的。五四時期是弱政府,所以有眾聲喧譁。“*”期間,即使各級領導被打倒,“靠邊站”,最高權力始終不曾懸置或空缺。兩報一刊,輿論一律,表現出高度的指揮效能。因此,說“*”是“直接*”固然失實,指為“無政府狀態”也不確。一聲令下,*就立即收起來了,怎麼可能“無政府”呢?二、五四重估一切價值,打倒一切偶像,真個是摧枯拉朽。“*”個人迷信盛行:紅寶書、語錄歌、忠字舞、紅海洋;還有早請示、晚彙報等,瀰漫著一種宗教氣息。三、作為運動的主體,五四主要是知識分子,在新文化運動時期起著啟蒙作用,青年學生是後起的;在反封建文化的鬥爭中,他們目標一致,配合密切,是一支完整的隊伍。在*中,知識分子成了被批判和清理的物件。五四的一代,是學貫中西的一代;就說青年學生,也都具有相當的學養。“*”時代的學生基本是“聾”和“啞”的一代,他們對西方文化除了敵視,幾乎一無所知。他們是一種畸形教育的犧牲品。由於他們的無知,輕信,往往造成過火的盲目行動,因此長期遭到在“*”中受
《五四青年節手抄報》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