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5部分 (第1/4頁)

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英國和法國,而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正是以這一時期為基礎的。德國和美國也出現了“經濟崩潰”,但幾乎立刻就開始了復甦,僅僅5年後兩國就進入了迅速發展狀態,發展勢頭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而這兩個國家出現“非典型”情況,並使它們在19世紀末獲得經濟增長的原因,正是由於它們都轉向了創業型經濟。

當今的世界經濟存在著巨大的危機。有福利國家失控且看起來完全無法控制的政府赤字危機,以及由此導致的通貨膨脹絕症。有世界各地——從第三世界國家到愛荷華州的農場的商品生產者的危機。幾年來初級產品相對於工業製成品的價格持續走低,比大蕭條以來的任何時候都低。根據歷史經驗,每一次長期的商品低價之後必定隨之出現一次工業經濟的衰退。毫無疑問,重工業就業崗位的萎縮,以及它們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自動化的轉變,將給我們的體制帶來沉重的壓力——包括經濟、社會和政治上的壓力。

但至少對美國來說,康德拉季耶夫的零增長預測,實際上已經被美國經濟的現實所否定。重工業在15或20年以前,就達到了康德拉季耶夫波峰,然而在那以後,就業機會增加了50%。

[1984]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3章 為什麼石油輸出國組織必將失敗(1)

為什麼石油輸出國組織必將失敗1982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成員國召開會議,討論它們這個卡特爾組織是再維持一年,還是承認它們保持高油價同時維持正常產量的努力業已失敗。1982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生產的石油,只相當於1973年它們將油價暴漲4倍前的60%,但即便這樣,它們也開始感到了降價的壓力。實際上,我們幾乎可以斷言:石油輸出國組織正像所有的卡特爾那樣處於衰落之中。

要理解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現狀,不妨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卡特爾理論的一些原理。卡特爾理論是1905年一位年輕的德國經濟學家羅伯特·裡夫曼(Robert Liefmann)在其著作《卡特爾組織》(Die Kartelle)中提出的。其後所有的事實,都證實了他的理論。

第一條原理是,卡特爾從來都是弱者的產物。發展中的產業不需要組織卡特爾,只有衰落中的產業才會這麼做。

最初,人們以為這一原理不適用於石油輸出國組織。由於石油的消費量成倍增長,並且必將以更快的速度繼續增長,人們認為石油輸出國組織可以無限制地抬高油價。

但1973年油價暴漲之後一項又一項的研究表明,很早以前,發達國家對石油的依賴就在下降。1950~1973年以來,發達國家每多生產一個單位的產出,其所需的能源每年下降1�5%;而從那以後,下降速度還在加快。

運輸業也發生著同樣的情況。1960年以來,每多增加一乘客英里數或貨運收入英里數,其所需的能源不斷下降,因為交通工具逐漸轉向了噴氣式飛機、微型或小型汽車、柴油公共汽車和卡車機車等。甚至在第三大能源消耗專案,即取暖和空調裝置上,雖然1960年以來不斷增長,但單位投入所需能源也並未增加。

最重要的也許是,在20世紀的前半個世紀,發達國家能源消耗的增長快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但從1950年以來,能源消耗的增長開始低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1982年,發達的工業國家每生產一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耗費的石油,比9年前降低了26%。

石油消耗的相對下降意味著,在經濟低迷時期,石油產業將比整個經濟衰退得更厲害,而在經濟復甦期,它的回升速度更慢。

按照卡特爾理論的第二條基本原理,如果一個卡特爾組織成功地將某一商品價格抬高,則會把同一類別裡的其他所有商品的價格壓低。

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提高石油價格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所有其他主要初級產品——農產品、金屬和礦物的價格會一同上漲。然而一年以後,所有其他初級產品的價格都開始下降,並且至今仍在下降。

實際上,發達國家目前花在所有初級產品——包括石油上的錢,在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比1973年時要低。初級產品生產國所面臨的貿易條件比10年前更為不利。初級產品就像是在20世紀30年代初原材料大蕭條時期那樣,備受人們冷遇。

這一情況還導致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日本這個對石油輸出國組織和“石油衝擊”最為恐慌的國家,

《德魯克 書》 第3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